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其卓越的外交风范一直为世人所称道。1954年4月,为了解决停战后的朝鲜问题,以及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瑞士日内瓦出席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国际上的第一次亮相,周恩来在大会期间表现出的才智、风度与和解精神,更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典范。
危机中寻觅转机:周恩来外交的精彩之处
不论是首次步入国际舞台的新中国,还是这个年轻政权的首席外交官周恩来,对于在国际会议上如何行动,如何展现新中国的国际形象,都是一种挑战。根据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周恩来在对代表团成员讲话时说:“开第一次会时,我心也在跳,面对杜勒斯到底是对他凶些还是缓和些都要考虑”。
4月24日,中国代表团抵达日内瓦。当周恩来出现在机舱门口时,记者们纷纷向前拥。作为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向西方派出的大型外事代表团,中国总理端庄的风采和潇洒的举止成了西方新闻记者抢拍的镜头。
在日内瓦会议上,有关朝鲜问题的商谈破裂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忧心忡忡地对周恩来说,谈判正陷入危险境地,如果印度支那问题也谈不成,日内瓦会议就前功尽弃了。当晚,匆匆吃了几口饭,周恩来连忙赶往莫洛托夫的别墅,越南代表范文同也在那里。莫洛托夫问范文同:如果暂缓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你看如何?周恩来坚决地指出,印度支那问题不能停下不谈!他分析说,目前谈判的关键是我方是否承认有越南人民军在老挝和柬埔寨作战。事实情况是有,如果我方坚决不予承认,会谈就谈不下去了。所以,我方可以退一步,承认过去有越南军队在那里作战,是志愿军,现在有的已经撤出。如果现在还有,可以按照撤退一切外国军队来办理。
面对日内瓦的艰难局势,周恩来在会议中采取了现实主义务实的外交手段,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阻止了美国对印度支那的武装干涉企图,暂时成功地促成了印度支那战火的熄灭,实际上也兼顾到了中国国家利益,使中国国家安全得到保障。
实际上,在日内瓦的各国外交官又何尝不谙悉外交之中桌上桌下的操作规则?不等周恩来主动出招,英国代表团就坐不住了。周恩来将与英国方面接触的情况用“特急”“绝密”电报上报中央。在电报中,周恩来向中央报告说,日内瓦会议期间,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曾两次主动访我”,并建议中央因势利导,“利用威尔逊及罗伯逊•布朗的建议向英方正式提出在伦敦设立常设商务代表机构的问题,此机构应享有完全的外交权利和地位,如同苏联早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务代表处一样,实际上是一个外交机构”。
6月8日,周恩来在其暂时居住的日内瓦花山别墅宴请艾登。宴会前与宴席上均未谈及严肃问题,只谈一些中国菜和酒,宴会后请英国人观看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让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与会代表和记者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新中国成立几年来所呈现的新气象,周恩来特意指示中国代表团带去了国内刚拍出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恩来嘱咐工作人员“只要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在放映前作3分钟的说明,概括地介绍一下剧情,用语要有点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不再作其他解释。”看到工作人员将信将疑,周恩来又半开玩笑地说,“这样试试,我保你不会失败。不信,可以打赌,如果失败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酒,我出钱。”当然,这盘赌局的结果,不言自明。
周恩来挽救法国总理
6月12日,深陷印度支那战争泥潭的法国拉尼埃政府倒台,在日内瓦的法国代表团一时群龙无首,无心谈判。正是由于法国在二战后卷土重来,在越南重新发动了印度支那战争,才会有这个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日内瓦会议。闻听法国政府的突然倒台,在日内瓦的各国代表团有的惊惶失措,有的甚至做好了打点行装回国的准备……
针对法国政局的变化,周恩来与艾登又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6月17日,法国组成了新政府。新总理孟戴斯-弗朗斯履新之初便公开宣布:如果在一个月内不实现印度支那半岛的和平,他就率领政府辞职。选民往往喜欢说狠话的政治家。问题是,法国在印度支那战场上和日内瓦谈判桌上陷入的困局,并不是几句狠话就能够解决的。
两天后,周恩来与艾登就上述问题再次会晤。周恩来提出了协助法国从印度支那半岛抽身,及印支半岛上的越南、老挝与柬埔寨三国未来命运走向的问题。这次会晤之后,周恩来离开日内瓦,亲赴瑞士首都伯尔尼,会晤了法国政府新总理孟戴斯-弗朗斯。这次会场外的见面是日内瓦会议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最终促成了法国成功地从印支半岛抽身。
事关重大,这次秘密会晤除两国总理在场之外没有译员(周恩来早年留学法国,与法国人自由沟通这一点完全做得到),所以,在中国外交部的解密档案中,这次秘密会晤的记录并不像前面与艾登会谈时,详尽整理后所做的记录打印稿,而是一份周恩来写在薄薄三张有装订孔的普通宾馆信笺纸上的铅笔手书文件。在此后的50年中,这个文件一直沉睡在中国外交部的档案大库之中,加之这件档案很可能是周恩来在与孟戴斯-弗朗斯会谈时随手记录,或事后紧急追忆记录形成的,所以,有部分文字至今无法清晰识别。尽管如此,我们已能够大致勾勒出周恩来与孟戴斯-弗朗斯会谈要点的大致面貌。
自信的周恩来将目光瞄准美国
周恩来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的真诚和机敏,不仅为新中国打开了国际局面,而且与许多原本意识形态上的敌手转变成为朋友。1954年7月21日,艾登离开日内瓦前夕,专程前往花山别墅,向周恩来辞行。艾登感谢周总理这次所给予的帮助。他说英国极重视此次中、英两国已建立的联系,希望两国今后抱着信心维持这一联系。
次日,孟戴斯-弗朗斯也专门写感谢信给周恩来总理:“对于您的好意我非常感动,以及昨晚由您的代表送来的纪念品,我感到极大的快慰。”“我确信,我的妻子亦会像我一样受到感动。”“我亦要对您昨天对我们的邀请以及非常客气的热烈款待,表示感谢。”“总理先生,请接受我的崇高的敬礼,以及我个人的情谊。”
尽管周恩来在日内瓦会场内外不断寻找着与美国人接触的机会,但无奈美国人在中国问题上的偏见根深蒂固。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思考国际关系大事时习惯按照军人的思维处事,对外交界的纵横之术不屑一顾。而杜勒斯则更是满脑袋冷战思维、处处从“阵营”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国务卿。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唐耐心教授在2001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曾经披露过这样一个细节:某日,杜勒斯正在硕大的瑞士浴缸里洗澡,美国代表团成员约翰逊匆匆赶来向杜勒斯汇报说,刚才中国代表王炳南提出应该讨论中美关系如何实现正常化的问题。杜勒斯闻听此言还是在慢条斯理洗他的澡,约翰逊索性坐在马桶上等待杜勒斯的答复。据说浴缸中的杜勒斯想都没想就说:“不,我不干”。随后,接着洗他的澡。
不过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政府向新中国政府秘密传递信息,想解决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美军和在华因违法而被拘的美国人问题。同时,中国也有一批在美留学的学者和留学生想回国。会议期间,美国代表团想通过参加会议的英国驻北京代办汉弗莱•杜威廉解决被扣押人员问题。得到这个消息后,周恩来立即召集代表团会议,认为不应该拒绝与美国接触,在美国对华政策如此强硬的情况下,应该抓住机会建立沟通渠道。5月27日,中国代表团发言人主动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就被押人员问题与美国举行直接谈判。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举行了四次会谈,为日后持续15年之久的中美华沙会谈开启了序幕。▲
责任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