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重要的神社要属伊势神宫,因为里面供奉着日本皇室的祖先“天照大御神”。听说每过20年,日本人就要给这个神宫搬一次家,每次花费高达数十亿日元。记者不久前去伊势市采访,正好赶上搬家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拖木头。
正准备第62次搬家
伊势神宫位于三重县的伊势市,是全国神社的中心。日本人认为,无论如何,一生总要去伊势神宫一趟。据说每年有超过600万人赶来参观。按照传统,神宫每隔20年就要搬一次家,新址依然选在附近的地区。这一习俗已经延续了1300年,最近一次搬迁是在1993年,而将于2013年完工的新神宫,则是第62次迁移的目的地。
虽然还有6年时间,但日本皇室、政府以及三重县,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搬家后,神殿的所有供奉物品都要全部换成新的,但神殿的建筑式样要保持原样,这也使日本的神殿建筑技术得到完好的传承。过去没有图纸,所以搬家时全凭工匠的记忆,然后再手把手传授给新一代匠人。日本人认为,这是“职人”精神的最高体现。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日本的神太奢侈了,20年就要搬一次家,而且这次迁宫的总费用至少要80多亿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7元)。对此,负责迁宫事务的奥野先生对记者说,被拆掉的神殿木料并不就此废弃,而是赐给周围的其他神社继续使用。有人说,神殿定期搬家是因为用芦苇做的房顶最长只能维持20年,另外这样做也是为了把独特的建筑方法流传后世。
隆重的运木仪式
过去神宫重建时,所有的树木基本上都是伊势当地自产的,可是由于树木生长很慢,很快就供不上用了。另外,以前人们都是步行从全国各地赶来参拜,为了解决他们的吃饭和洗澡问题,就要大量砍树烧柴。这也是当地木材缺乏的原因之一。如今,重建神殿需要的树木是从日本各地支援来的,随之就出现了著名的拖木头仪式。
今年5月27日的拖木头场面十分壮观。在伊势街头,记者看到到处是身穿传统服装的人群。突然,大街的一端传来一声吆喝,放眼望去,一大群人牵着两条几乎望不到边的绳索,绳索末端是一台高大的两轮车,车上载着一棵重达4吨的粗圆木,神气十足地伸向空中。当地居民要完全凭着人力把木头拖到神宫新址。只见成百上千的民众顺着两条缆绳绵延数里,拖着巨木,高喊着号子,时走时停。
让记者奇怪的是,这些拖木头的人全都身穿白衣。经询问才知道,在古代日本,白色的纸张贵重如金,是献给神的最高贡品,所以日本人在这种场合最喜欢用白色。除了陆路运送神木外,更为壮观的还有从河中逆水运木的场景。
日本人爱到神宫认祖归宗
伊势神宫最早专属于皇室。除了天皇、皇后和皇太子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当年,日本政府对平民的流动有严格限制,唯独对偷偷去伊势的人,处罚会轻微一些。
对于平民来说,去一趟伊势的旅费十分昂贵,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组织,叫做“伊势讲”。“伊势讲”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工会,会员们各自交纳会费,等攒够之后,进行集体抽签,抽中的人才能代表大家前往伊势参拜。出发时,大家要为其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他到达当地之后,要代大家祈祷各家的事情。这对于穷人来说,算得上一次隆重的旅行活动了。
据说日本历史上还出现过“参拜狗”。1858年,住在山梨县的一户村民,想让他家的狗在元旦去参拜伊势神宫。为此,他专门将狗托付沿途的马车夫照顾。就这样,狗被马车夫们从一站传到另一站,经过了50多天,终于抵达神宫,还领到神官赐赏的神符。归家后,小狗受到村民的宠爱,死后被埋在村落的守护神社前,并立下纪念碑。
其实在日本,类似的传说很多。至今仍然有市民喜欢带着爱犬在元旦这天前往神宫。海外出生的日本人,也爱将自己的头发剪下一缕用黄纸包上,委托亲友供奉到神宫,以此表明认祖归宗,并寄托乡思。
责任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