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刘立志 刘丁玮
■为什么说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情报工作发展的最高峰
主持人: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潜伏》引起了人们对战争年代我党情报工作的兴趣。我曾看到一则材料说,这一时期我党情报工作发展到了最高峰。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刘晶芳(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博导):我党情报工作始于上世纪20年代,是在周恩来领导下建立的。早期情报工作对党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推进做出了重大贡献。人们对这段历史了解的较多,而对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情报工作情况了解的较少。
从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情报工作历史看,解放战争时期确实可以说是我党情报工作发展的最高峰。整个情报系统为揭穿蒋介石提出重庆谈判的和谈骗局提供了重要依据,为配合军事作战,特别是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夺取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时,情报工作主要的领导机构为中央社会部、中央情报部。中央社会部1939年 10月成立,康生任部长,孔原、潘汉年、李克农任副部长。1941年7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情报部,9月中央军委参谋部情报部门并入,部长康生兼,副部长叶剑英、李克农兼。中央情报部和中央社会部合署办公,实为一套机构,两个牌子。1946年10月,康生去陇东参加土改工作后,中情部由李克农负责。 1948年5月,中央进行人事调整,李克农任中央社会部代理部长(部长康生在山东)、中央情报部部长,副部长为谭政文、陈刚、刘少文。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个时期中情部和中社部加紧部署情报工作,重点加强了东北、华北、上海、南京的情报系统建设。这些系统之间没有横的联系,主要有负责上海、南京的潘汉年情报系统、吴克坚情报系统;负责上海的刘少文情报系统及王石坚北方情报系统。其中,吴克坚情报系统是1946年我党在南京、上海建立的情报组织,由吴克坚负责,助手有何以端和周竹安等。该系统在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关键时刻,获得过国民党大量重要情报,被周恩来赞为情报“迅速、准确”。蒋介石身边的速记员沈安娜就是吴克坚情报系统的成员。
■历史上,由国民党特务主动转变为红色特工的情形并不少见
主持人:《潜伏》中,“军统”特务余则成主动转变立场,成为红色特工,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发生的多吗?余则成的历史原型是谁?
孙果达(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这种情况历史上并不少见。譬如,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上海区第二站站长余某就是主动成为一名红色谍报员的。他主管的站共设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小组,让我地下党员担任社会组组长,使他可以直接阅看军统对所属区、站的各种指令、通报及通知等重要文件,与《潜伏》中余则成在军统天津站的日常工作非常相似。还有率领中国代表团在芷江接受日军投降的谢某,曾在抗战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后因为不满国民党发动内战和特务的横行而主动成为红色谍报员,最后在1947年9月,因为我北平地下党的秘密电台被侦破、电台台长的叛变而被捕牺牲。要说原型的话,我觉得上面两人都可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