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勇
张生勇:“手催”技术开拓者
张生勇,1939年11月出生,1982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我国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军优秀教师,获得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9年,张生勇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留学生,来到法国巴黎南大学,师从世界著名化学家、手性催化技术开拓者之一卡刚教授。在异国他乡,他无暇浏览美丽的风光,如饥似渴地钻进了实验室吸取知识的营养,很快,张生勇在不对称合成研究室有了出色表现,不但获得法国政府的助学金,而且顺利取得博士学位。1982年,张生勇谢绝导师一再挽留,毅然回国。他说:“祖国培养了我,这里是我的家,有我的根。”
历时近三十年,张生勇领导的课题组做出了令同行瞩目的“五个”贡献:建立了两种合成手性膦配体的新方法,解决了膦配体不稳定和合成难的问题,为将手性催化技术用于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harpless曾两次引用张生勇的方法,并且评价“张提供了一种从环氧化合物制备手性膦配体的新方法”;首次合成了16种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手性催化剂,并成功地用于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化反应,为合成有重要用途的手性邻二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Tetrahedron:Asymmetry上,并两次获得该杂志的最多引用奖;设计合成了两类15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在合成手性仲醇的反应中,取得了国内外该领域最好的立体选择性和最高的化学产率;在我国率先将手性催化技术用于工业生产右旋苯丙氨酸和左旋苯丙氨酸。接着又实现了抗癌药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工业生产。
张生勇教授常讲:“燃烧的蜡烛,既会照亮别人,也会照亮自己。”从教45年来,他始终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他平生最反对哗众取宠、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不良学风,反复告诫学生做学问首要是先做人。四氧化锇是一种剧毒、挥发性很强的催化剂,经常要用于各种手性催化反应。每次实验前,张生勇都会戴着厚厚的手套,亲自从玻璃器皿中取出少量试剂,尽量让年轻人少接触。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像慈父一样关心爱护着他们。申报成果时总是更多地考虑别人,不管合作者多么年轻,也不管贡献大小,只要参与了课题研究,他都想办法把名字写上去。正是这种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张生勇教授赢得了同行和学生的崇敬和爱戴。2004年,他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2006年,他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