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和企业年金等。
珠三角出现退保潮
国务院发布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2010年1月1日起,各地均不再以任何理由办理退保手续,跨省流动就业以及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的参保人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转移接续手续。
这一政策实施后,农民工离开城镇就不用再退保,减少了其养老保险权益损失,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转移接续关系由原就业地和新就业地社保机构直接联系经办。
政策出台后,珠三角农民工出现了退保潮。
个案
1月25日,踏上返乡路、离开这个生活了六年的城市时,35岁的黄中明(化名)心中带着隐痛。自称“高龄民工”的他说,就他这个年龄,已经属于要被城市所淘汰的那一类人。他本来计划好了,2月份就去退回养老保险金,回家过完春节就不再来深圳打工。
然而,1月1日出台的《暂行办法》直接打断了他的计划。1月2日他从老乡那里得知这个消息。这个“幸运”的老乡在2009年12月31日排了几个小时的队,终于退回了养老保险金。仅一日之隔,黄中明的那部分就被封存在“大门”之内。
黄中明不是没有想办法。根据新的政策“只能转不能取”的要求,他托亲戚、朋友在老家寻找能接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企业。事实上,在内地众多城市中,国企很难进,而为员工买养老保险的私企近乎寥寥无几。
外面退保的呼声越来越高,黄中明却选择了放弃。“算啦,听天由命吧。即便将来能拿回这个钱,总不至于为这一千多块钱再跑一趟深圳吧?”最后这份物业管理的工作,黄中明才干了两年,之前都是小企业,买保险的不多,有时候他安慰自己,“比起别人,我还不算太亏”。
“退保潮”每年两会都受质疑
农民工你到城镇打工,你就参加城镇制度;你回家就回到新农保制度。
记者:这一政策制定的初衷是什么?
郑秉文:虽然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这一政策出台的初衷正是为了解决这么多年来农民工出现的退保潮、转续困难的问题。
城镇养老保险制度非常复杂,必须得专业人士拿笔算才清楚,这样就显得不透明,让农民工没有安全感,觉得这是很遥远的事,所以不愿意参保。
珠三角农民工退保潮是2002年出现的,到2006、2007年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了,每年两会都受到质疑。后来,原社会保障部把这个事提到案头上来了,就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开始召集专家开会,从2007年2月开始进行研讨。那以后也开过很多会,每次开会都征集了专家的意见。
记者:《暂行办法》这一政策制定经历怎样的漫长过程?
郑秉文:征集专家意见过程中,大家拿出了几个不同的思路。政策层面最初的想法是建立一个针对农民工的单独制度,让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民工内部循环——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衔接,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也不衔接。就这个问题,理论界和政策面之间一直争论不休。我是反对建立单独制度的。
在焦灼状态时候,出现了一个过渡时期。去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转续办法》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办法》。后者考虑到农民工这个群体独特利益的问题,它游离于所有制度之外,但又不是一个独立制度的第三条道路,它只有缴费方案没有待遇方案。
这个办法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契机。2009年9月,新农保出台,农民有了自己的制度。
现在看这个《暂行办法》的出台,比2009年2月的又进了一步。农民工你到城镇打工,你就参加城镇制度,你回家就回到新农保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克服了制度的“碎片化”。
农民工这个制度探讨了三四年了,这个结果目前来看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