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相继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改写了战争史,人类进入原子时代。
1945年8月12日,长崎核爆后72小时,美国政府公开发表了一份“史迈斯报告”,全名《原子能的军事用途:美国政府发展原子弹之官方报告》。
“报告”有两个用意:其一,作为美国解说原子弹发展历程的官方说明,它轮廓性地展现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发原子弹的过程,以及制造原子弹的物理化学程序。其二,提供了一套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在公开场合介绍原子弹的标准说法,避免泄露机密。“史迈斯报告”公布后不久,一份英文版报告就交到了蒋介石手中。蒋批交“军政部次长”俞大维,请他派人译成中文。
蒋介石也要搞中国的“曼哈顿计划”
俞大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其专业是数学,因“史迈斯报告”有若干原子物理专业名词与理论,俞大维将它交给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翻译。吴大猷则指定高足李政道作初步翻译,再亲自审定译文内容。
俞大维阅过报告后向“军政部部长”陈诚建议,中国应积极开始研制原子弹,以免再遭外国势力欺凌。“史迈斯报告”也给予蒋介石莫大震撼,蒋认为中国虽然贫穷落后,但人才荟萃、地大物博,完全可以规划一套自己的“曼哈顿计划”。除了发展原子弹,陈诚、俞大维等人还提出一系列强化国防航空工业的构想。
国民党军政要员也陆续提议自行研制原子弹以提高中国战略地位。曾任军委会北平行营主任的李宗仁在一份呈给蒋介石的文件中主张,有关原子弹“研究工作,我国尚无人主持,似应由“中央”指派专家商讨研究”。“军统局局长”戴笠也在一份密电中力陈:“查美国最初研究原子弹始于一、二外国物理学家,继即成立一顾问委员会,由兵工军官三人与科学家数人主持之,逐渐推进,似亦可先组一顾问委员会主持其事,暂隶兵工署办理,以保机密而专责成。”“国防部部长”白祟禧亦在一份密电中建议成立“中央原子物理研究所”,积极发展原子弹。
蒋介石采纳戴笠等人意见,任命俞大维筹组顾问委员会,展开原子弹研究计划。俞的经历与美国“曼哈顿计划”灵魂人物葛洛夫中将有些类似,他是中国兵工先驱,出任“军政部次长”之前当过12年的兵工署署长,留德期间专攻数理逻辑与哲学,曾听过爱因斯坦讲授相对论,稍后曾在德国修习“弹道学”,成为中国少数钻研“弹道学”的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