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庙乡财务公示 本报记者朱嘉磊摄
一名村民在白庙乡财务公示栏前驻足观看。本报记者沈佳音摄
如果没有公示一事,白庙乡几无出名的可能。这是一个镶嵌在海拔千米高山上的乡村。下属10个村落散布在山腰和山脚间,村与村之间是开满油菜花的梯田。在乡政府所在地门前,一条土路成为白庙乡的中心街。土路两侧分布着寥寥无几的饭店和杂货店。
3月初开始,这条土路变得热闹,从各地赶来的媒体记者打量这个偏远的乡村。而乡政府门前的那块公示栏成为聚焦的焦点。公示栏上贴着白庙乡2010年财政预算公示,贴着10个村的村干部工资明细,以及该乡1月和2月的政府公务支出统计表。统计表中,各项公款招待、赠送礼品均写明事由和金额,并附有经办、审批等各环节负责人的签字。
在这份“透明账单”的背后,是这项政策的推行者——白庙乡党委书记张映上。这位36岁的年轻书记,自2007年开始主持白庙乡工作。他说,公示的想法源于巴中市一直倡导的阳光政务,他对“阳光”二字的理解简单而又直接,“什么叫阳光政务?锁在柜子里的账本就不阳光,所以我要把账本拿到阳光下晒”。
他没有预料到“晒账本”一事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关注。白庙乡的意外成名让他惊喜。这个此前除了中药收购商,鲜有外人光临的高山乡村,开始接待各地源源不断的访客。
访客们大多会提出相似的问题,“透明财务”这种新锐的改革,为何会发生在地处偏远的白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