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孩子们被要求“不要剧烈运动”,因为大旱,他们的饮水定量十分有限。南方都市报供图

学校:把水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爬过一座陡长的山坡,正在兴建的功山镇中心小学出现在视野中。中央教育财政直接拨款解决了443个孩子就读问题,以前的老校舍因为不符合抗震标准已被弃用。

“水的问题解决不了,恐怕这新校舍也要弃用了。”陈永能说,持续了近2个月的寻找地下水源行动进展缓慢,现在学校操场工地的施工用水都是花钱买回来的。他指着学校后山的一座水井,与其他学校相比他们还算幸运。那口水井虽然时常不出水,但基本还能使用。而距离他们不远处的柳树河小学,已经面临停课。

公开资料显示,寻甸县有各类学校242所,在校学生79280人,教职工3722人。近10万师生的饮水问题,成为全县头等大事。

“现在镇里的中心学校(当地教育办事部门)也陆续接到一些社会援助,但还是杯水车薪。”陈永能的一位同事说。

一名教师说,距他们学校不远的柳树河小学在校学生只有不到50人,但为了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停课”的部署,这里成为重点的救助对象。

昨日,记者在进山前购置了一批矿泉水本欲送功山镇小学。但陈永能说:“我们还有那口井(后山水池),这些水还是留给像柳树河那样的学校吧,他们太需要这个了。”而功山镇中学一位教师用一句话,概括了寻甸县境内教育用水的现状“只要那口(现有)水井还能打上几碗水,我们就不会接受捐助。比我们苦的,还有太多孩子。”

农民:不会放弃牲畜和庄稼

在功山镇驻地,一些当地民众反映,为了生活,即使水已经被炒到了30多元/立方,人们还是要买。每天临近中午,装着水罐的农用车到镇上“送货”,往往供不应求。

在功山镇甸头村委会大平地村,一位老农说,现在村子里唯一的水源,就是5公里以外深山里接出的一根管子。

“我们自己也打井,但经常挖到7、8米都不见有水。”甸头村一位村干部说,在当地打井分两种,“人工井”一般深12-15米,造价约2000元/口。而深度在30米左右的“机械井”,每口造价高达8000元。在一些旱灾较重的地方,无论是人工井还是机械井,经常会遇到“挖了不见水”的情况,但其中所产生的开支却是必须的。

甸头村委会一位村民说,打井困难重重,让村民不堪重负。现在村内10口井里有3、4口内可以取水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而就是这能取水的几口水井,也经常干涸,需要等上2、3天才有新的水源。

进入功山镇驻地前,一些村民正在快要枯死的蔬菜田里平整土地。与一些地方不同的是,寻甸乡民们尽管没有足够的水源,仍不想放弃家里的牲畜和耕地。现在村民都自发地将一些生活污水集中后,用来“泼苗”。在他们眼里,“泼苗”用水量较小,可以暂缓灌溉危机。在旱情过去以前,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农产品不至于“绝收”。

呼吁:旱期平衡水资源分配

“大旱当前,情况堪忧。”一位曾在镇政府工作过的女士说,和很多地方一样,水资源的“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一直或多或少的存在。

实际上,当地正在实施的一项18.63亿元的水利项目“清水海引水工程”一直与民众密切相关。这一工程将包括寻甸境内的清水海、板桥河、石桥河、新田河水库、塌鼻子龙潭、清水河左支和右支、恩则河及罗白河等的部分水量调往昆明城区。但现在,一方面因为滇池污染无水可用的昆明需要“解渴”,另一方面是寻甸、嵩明两个县城的抗旱需要,该工程面临巨大考验。“水都不够用,再向外调集?”一些乡民抱怨说。干旱后,人们开始思索——清水海“支援昆明”在将来是否行得通呢?

记者发稿前获悉,云南省政府明日将就全省抗旱形势召开新闻发布会。云南境内抗旱大计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或可得以呈现。

孩子们被要求“不要剧烈运动”,因为大旱,他们的饮水定量十分有限。南方都市报供图

点击查看更多新闻图片

横风刮过,3000米海拔的云南寻甸县功山镇被飞扬的沙土包裹了。没有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老师告诉他们,不要剧烈活动,因为学校快要枯竭的水源已经不能承受孩子们的饮水需求了。

3月24日,通过当地电视台,这个县城的多个乡镇学校负责人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寻求社会帮助。寻甸的孩子们,现在只能在有限的饮水定量供给中坚持课业。

学校:把水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爬过一座陡长的山坡,正在兴建的功山镇中心小学出现在视野中。中央教育财政直接拨款解决了443个孩子就读问题,以前的老校舍因为不符合抗震标准已被弃用。

“水的问题解决不了,恐怕这新校舍也要弃用了。”陈永能说,持续了近2个月的寻找地下水源行动进展缓慢,现在学校操场工地的施工用水都是花钱买回来的。他指着学校后山的一座水井,与其他学校相比他们还算幸运。那口水井虽然时常不出水,但基本还能使用。而距离他们不远处的柳树河小学,已经面临停课。

公开资料显示,寻甸县有各类学校242所,在校学生79280人,教职工3722人。近10万师生的饮水问题,成为全县头等大事。

“现在镇里的中心学校(当地教育办事部门)也陆续接到一些社会援助,但还是杯水车薪。”陈永能的一位同事说。

一名教师说,距他们学校不远的柳树河小学在校学生只有不到50人,但为了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停课”的部署,这里成为重点的救助对象。

昨日,记者在进山前购置了一批矿泉水本欲送功山镇小学。但陈永能说:“我们还有那口井(后山水池),这些水还是留给像柳树河那样的学校吧,他们太需要这个了。”而功山镇中学一位教师用一句话,概括了寻甸县境内教育用水的现状“只要那口(现有)水井还能打上几碗水,我们就不会接受捐助。比我们苦的,还有太多孩子。”

农民:不会放弃牲畜和庄稼

在功山镇驻地,一些当地民众反映,为了生活,即使水已经被炒到了30多元/立方,人们还是要买。每天临近中午,装着水罐的农用车到镇上“送货”,往往供不应求。

在功山镇甸头村委会大平地村,一位老农说,现在村子里唯一的水源,就是5公里以外深山里接出的一根管子。

“我们自己也打井,但经常挖到7、8米都不见有水。”甸头村一位村干部说,在当地打井分两种,“人工井”一般深12-15米,造价约2000元/口。而深度在30米左右的“机械井”,每口造价高达8000元。在一些旱灾较重的地方,无论是人工井还是机械井,经常会遇到“挖了不见水”的情况,但其中所产生的开支却是必须的。

甸头村委会一位村民说,打井困难重重,让村民不堪重负。现在村内10口井里有3、4口内可以取水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而就是这能取水的几口水井,也经常干涸,需要等上2、3天才有新的水源。

进入功山镇驻地前,一些村民正在快要枯死的蔬菜田里平整土地。与一些地方不同的是,寻甸乡民们尽管没有足够的水源,仍不想放弃家里的牲畜和耕地。现在村民都自发地将一些生活污水集中后,用来“泼苗”。在他们眼里,“泼苗”用水量较小,可以暂缓灌溉危机。在旱情过去以前,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农产品不至于“绝收”。

呼吁:旱期平衡水资源分配

“大旱当前,情况堪忧。”一位曾在镇政府工作过的女士说,和很多地方一样,水资源的“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一直或多或少的存在。

实际上,当地正在实施的一项18.63亿元的水利项目“清水海引水工程”一直与民众密切相关。这一工程将包括寻甸境内的清水海、板桥河、石桥河、新田河水库、塌鼻子龙潭、清水河左支和右支、恩则河及罗白河等的部分水量调往昆明城区。但现在,一方面因为滇池污染无水可用的昆明需要“解渴”,另一方面是寻甸、嵩明两个县城的抗旱需要,该工程面临巨大考验。“水都不够用,再向外调集?”一些乡民抱怨说。干旱后,人们开始思索——清水海“支援昆明”在将来是否行得通呢?

记者发稿前获悉,云南省政府明日将就全省抗旱形势召开新闻发布会。云南境内抗旱大计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或可得以呈现。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