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保守党是英国的老牌大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另一个是英国工党。保守党在20世纪的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出过邱吉尔和撒切尔夫人等著名首相,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下4次连续执政(1979年—1997年)的业绩,但此后又创下该党下野时间最长的记录。在6年在野期间,保守党内讧不断,连换三任党魁,政治实力严重被削弱。现任党魁是大卫卡梅隆。
英国保守党起源与历史发展
保守党起源18世纪的托利党,最初只是来自同一个地区的议员集会,一直至19世纪随选举权的扩大才开始在议会外扎根。1867年,在狄斯雷利的领导下,将选举权扩大,在1918年女性获得选举权后,因应这变化,党从原为议会的俱乐部,转变为具现代意义的政党,具备民主机制。
保守党随着工党的崛起以及国内情势的发展,组织政策主张也随之改变,可区分为以下六个时期:
1946-51:保守党接受福利国家与大部分的国营事业。
1962-70:改变为支持右派的自由市场机制与工会改革。
1975-90:撒切尔夫人以新右派计划赢得党内选举成为党魁,并于79年赢得国会大选成为首相,直至90年梅杰出任党魁为止。
1992:梅杰率领保守党以多数席次赢得国会选举。
1997:选举失利,转为国会的第一大反对党。
组织结构与人事
(一)组织结构
自从1950年代初期,党员曾高达280万人之后,人数即已减退;现今保守党员约估计150万人。
党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的机关,代表资格为国会党团、中央办事处、预期的候选人、全国联合会执行委员、以及来自选区与地区议会的代表,但人数过多且一年只开两次会,因此党的日常业务交给执行委员会;党代表大会功能为政策路线辩论,不具选举功能。
国会党团掌握保守党内部大权,国会外的党组织只是其辅助选举机关;而国会党部的权力又掌握在党魁手中。
(二)党员
大抵上,我们可以看到保守党之组织架构内存有数重的明显对照;一方面,党领袖的选举以及地区候选人的人选,往往都是由一群草根团体所主导的,但在另一方面,有关财政安排、举办选举,以及制订政策方针的工作,却会由保守党竞选总部负责。最后,党魁的工作则主要是处理党的日常核心事务,并在咨询其管治班子的情况下,订定政策。由此看来,这种权力分散的组织架构是不常见的。
与工党的情况一样,保守党近年正面对党员人数持续下滑的趋势。尽管自甘民乐在2005年12月当选党魁后,保守党党员人数一度有回升的迹象,但踏入2006年以后,人数即重新下降,至2006年年尾,其党员总人数甚至要比甘民乐上任党魁的时候还要低。不过话虽如此,保守党现时尚大约有290,000名党员,仍然是英国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至于工党和自由民主党则分别大约有200,000和70,000名党员,两者加起来的人数仍要比保守党的低。惟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保守党从不向公众公布该党的确实党员人数,所以外间很难作出确切的估计。
任何人士加入保守党都要交25英镑会费,但22岁以下的人士则只须交5英镑的会费。另根据选举委员会的纪录,截至2004年12月31日,保守党在2004年的收入大约为2千万镑,但支出却是2.6千万镑。
保守党以往以“自由火炬”为党的标志,但现今已改为使用一棵绿色的橡树作新标志。另在2005年12月6日,保守党又采用了新的口号,该口号为“以改变迎接胜利 不列颠的胜利”(ChangetoWin–WinforBritain)。传统上,保守党的官方颜色为红色、白色和蓝色,但蓝色则最为常用,以区别于工党的红色(在坎布里亚部份选区,保守党却会选用黄色,以象征当地朗斯代尔伯爵的家族纹章)。
(三)党魁选举
主席由国会党团选举产生,第一轮投票需过半并领先第二候选人百分之十五以上为当选,第二轮则过半即可;党主席为权力中心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