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打横幅抗议
广东清远政府涉非法征地 村民称“官逼民反”
产业转移背后的“新圈地运动”
“土地违法大案缘何在清远层出不穷?土地‘高压线’缘何在清远绝缘?因为土地违法还能升官!”当地一位官员忿忿地说,“因为在领导眼里,这些人都是‘因公违法’,都是为了地方发展,不能亏待了这些‘替罪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金明大、杨峻 | 广东报道
5月4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向社会公布了9起典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
其中,“征地22928亩,已平整8973亩(含基本农田1185亩),8613亩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广东省清新县云龙、云来产业基地违法征、占地案,因占地面积巨大、违法性质严重,名列各案之首。
事实上,在今年春节前后,本刊记者已经陆续接到了一些陶瓷老板的爆料,说他们被迫转移的清新产业园已经接到了当地政府口头复绿的通知,产业转移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调查进一步发现,清新县违法用地事件并非个案,在清新县所在的清远市,未批先占的情况普遍存在,近年来曾发生多起震惊全国的土地违法大案。
更令人震惊的是,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先前多名“因公违法”而被处理的当地官员,事后纷纷“东山再起”,仕途不仅未受影响,甚至还被提拔升迁。
工业园内的“两次复绿”
4月29日上午,细雨绵绵,位于清新县禾云镇、龙颈镇交界处的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云龙产业基地)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
沿着一条尚未完工的水泥路进入园区,只见一块块写着不同陶瓷企业名称的广告牌沿路而立,每个广告牌身后都是一个大工地。
不同的是,水泥路左侧的工地上有多座已经建成的厂房,里面工人穿梭,不时有车辆进出。而水泥路右侧的工地上则是一片静寂,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高大的吊臂和低矮的简易房显示,这里曾经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建设工地。
“被查了,都停工了。”一位骑着摩托车经过此处的男子告诉本刊记者。
在这些停工的工地,土地已被推平,黄色的泥畦上种着一排排绿色的香蕉苗和桉树苗,这些幼苗看似种下不久,歪歪扭扭地站在那里。
本刊记者发现,不仅这一片工地种着香蕉苗和桉树苗,在该工业园的许多空地上都种着树苗,总面积多达数千亩。放眼望去,这些星星点点的绿苗,在大片裸露的黄色泥土的映衬下愈显寂寥,使原本一个工业园变成了“植物园”。
工业园的建设工地为何被用来种植香蕉和桉树?
“没办法,要土地整改嘛。”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刘志弘告诉本刊记者,省里要求他们执行“三个立即”: 立即停止施工、立即停止推土、立即进行复耕复绿。
工业园管委会党委书记刘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省里的要求他们已经做到了,其中,仅复耕复绿就做了三次,已经投入复耕复绿资金600万元,“年初种的树苗遭遇寒潮,冻死了一茬。”
刘军透露,这是他们工业园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复耕复绿行动,以前他们曾经进行过一次。那是在2007年,当时为了加快建设,工业园在没有任何土地批文的情况下就开始征地、推地。到了2008年,广东省国土厅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他们就停了,并把已经推平的一两千亩土地全部复耕复绿。
面对工业园建设陷入停顿的困境,刘军感觉委屈,在他看来,“这原本是一个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好东西”,毕竟工业园是省里认定的,去年还举行过隆重的奠基仪式,“政府已经投入了一个多亿,云龙物业的老板何乃添也投入了三个多亿。”
当地媒体的报道,记录了奠基当天的盛况:2009年3月20日,清远市清新县云龙陶瓷产业基地内,人声鼎沸,彩球飘飘,欢庆的气氛尽收眼底。在此,“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暨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授牌、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奠基仪式上,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刘江分别为该工业园授牌。
广东省产业转移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显示,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是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由佛山市禅城区与清新县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清新县中部的禾云镇和龙颈镇境内,首期规划面积6768亩,远期规划面积70.9平方公里(1063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