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英国“今日中国防务”网站2010年6月4日刊发题为《东风-21(CSS-5)中程弹道导弹》的专题文章。

文章说,东风-21是一种两级固体燃料推进单弹头中程弹道导弹系统,由“长峰(Changfeng)机电技术研究院”研发,它从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发展而来,起初打算用于战略任务,后来的系列型号设计用于核打击以及常规打击任务;而最新型号东风-21D据说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目前仅有的一种反舰弹道导弹(ASBM),东风-21还发展为太空火箭和反卫星/反导武器运载工具。

研发历程

1965年8月,开始固体推进火箭技术的研发,在“四院”组建了研发团队,提出了单级弹道导弹的设计——东风-61。

1967年,决定打造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要求搭载一款中程弹道导弹,于是,东风-61项目取消,代之以发展一款两级固体推进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 。

1970年,“四院”推出巨浪-1的设计框架,“一院”随之进行重设计,而“四院”则集中精力进行固体火箭技术的研发。

上世纪70年代早期,中国在固体燃料推进火箭技术取得几大突破。同时,解放军开始探索研发巨浪-1路基版本的可能性。

1975年,进行两个平行的同时研发计划——潜射的巨浪-1和陆基的东风-21。,二者基于同样的弹体框架和动力设计。

1976年,巨浪-1/东风-21项目重新划归“二院”,该院此前负责导弹防御项目,同时,该院还担负导弹的运输-竖起-发射车(TEL)、弹筒、导弹的测试和瞄准以及东风-21的其他支持系统。

1985年5月,东风-21在某基地首次成功发射。

1987年5月,东风-21在某基地第二次成功发射。

1987年,东风-21A研发计划启动,射程增加60%。

1988年,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设计定型。

1995年,东风-21A在某基地首次发射成功。

1996年,东风-21A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图文专题:中国的战略威慑力量——第二炮兵]

英国“今日中国防务”网站2010年6月4日刊发题为《东风-21(CSS-5)中程弹道导弹》的专题文章。

文章说,东风-21是一种两级固体燃料推进单弹头中程弹道导弹系统,由“长峰(Changfeng)机电技术研究院”研发,它从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发展而来,起初打算用于战略任务,后来的系列型号设计用于核打击以及常规打击任务;而最新型号东风-21D据说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目前仅有的一种反舰弹道导弹(ASBM),东风-21还发展为太空火箭和反卫星/反导武器运载工具。

研发历程

1965年8月,开始固体推进火箭技术的研发,在“四院”组建了研发团队,提出了单级弹道导弹的设计——东风-61。

1967年,决定打造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要求搭载一款中程弹道导弹,于是,东风-61项目取消,代之以发展一款两级固体推进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 。

1970年,“四院”推出巨浪-1的设计框架,“一院”随之进行重设计,而“四院”则集中精力进行固体火箭技术的研发。

上世纪70年代早期,中国在固体燃料推进火箭技术取得几大突破。同时,解放军开始探索研发巨浪-1路基版本的可能性。

1975年,进行两个平行的同时研发计划——潜射的巨浪-1和陆基的东风-21。,二者基于同样的弹体框架和动力设计。

1976年,巨浪-1/东风-21项目重新划归“二院”,该院此前负责导弹防御项目,同时,该院还担负导弹的运输-竖起-发射车(TEL)、弹筒、导弹的测试和瞄准以及东风-21的其他支持系统。

1985年5月,东风-21在某基地首次成功发射。

1987年5月,东风-21在某基地第二次成功发射。

1987年,东风-21A研发计划启动,射程增加60%。

1988年,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设计定型。

1995年,东风-21A在某基地首次发射成功。

1996年,东风-21A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图文专题:中国的战略威慑力量——第二炮兵]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