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金鸡岭上,30米高的柳宗元雕像已成城市风景。
柳州柳侯祠镇祠之宝荔子碑(即三绝碑),该碑集韩愈之文、苏轼之书、柳宗元之事于一体,世所罕见。
核心提示:10月中旬,第五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永州市召开。共有142名中外学者出席本届研讨会,柳州有16人参加,带去了柳州市近年来柳宗元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年轻柳学学者李春雷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感悟颇深:“柳宗元是柳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是市民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柳宗元并不是柳州人的柳宗元。几座城市对比,柳州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更发达,如何让柳宗元文化在柳州保持优势、强势地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四地“争夺”柳宗元
柳宗元的人生足迹
柳宗元字子厚,生活于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改革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生,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故人称“柳河东”;公元805年,因为参与当时的政治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和其他保守势力的反扑,当年9月,柳宗元被流放永州,贬为司马;10年过后,再度遭贬任柳州刺史,任职4年后病逝于柳州,世人也称之为“柳柳州”。
千余年以后,在柳宗元人生中有着重要意义的三个地方:永济、永州、柳州,都分别成为研究柳宗元文化的重要基地。此外,山西省沁水县作为柳宗元后裔的聚居地,也位列其中。而西安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沉淀深厚,历史文化名人多如繁星,柳宗元在西安反而没有太重的份量。
柳学研究各有优势
本届研讨会主要是分组交流讨论柳学论文和专著,柳学学者除了研究柳宗元的文学、哲学思想,还研究柳宗元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在柳州柳学界,有着“柳宗元学术研讨会10年轮回一次”的说法。原来,这项会议大约每隔3年召开一次,由永济、永州、柳州三地轮流主办,一个轮回大约是10年时间。柳州因柳学研究起步早,得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三届研讨会。
永州的柳学研究稍晚于柳州,但却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柳州知名学者陈铁生认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虽然担任的是闲职,而不是刺史这样的“一把手”,但永州却是柳宗元发生思想深化和转变的地方,其一生中创作的600多篇作品,80%是在永州创作,其中包括了他的主要代表作。因此,在柳学研究上,永州潜力巨大,是柳州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李春雷告诉记者:“永州学者提出要在当地建设三个柳宗元研究中心:资料中心、学术中心、活动中心。下一届研究会本来应该在柳州召开,现在为了扩大柳学的影响,安排在了沁水,柳州要努力了。”
柳学早有体系
柳州知名学者孙代文介绍,虽然柳学没有红学那样有影响,但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时就已掀起柳学研究热潮,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柳学研究也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其影响力还扩展到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孙说,现在的学者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研究,必须超越前人的高度努力推陈出新。因此,对柳宗元已不能仅做纯粹的学术研究,必须与当今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才能拓展视野、顺应趋势、与时俱进。
柳宗元是重要文化品牌
柳宗元为永州“做广告”
柳宗元生前大约难以想像,千余年后,他会成为一座城市的闪亮名片,为其做了很多“广告”。这座城市叫永州。
“80后”柳州妹朱小姐,目前在来宾市某中学任职。回忆起当年语文课上所学的柳宗元代表作,朱小姐说,《江雪》、《捕蛇者说》、《永州八记》这些中学生都要学习的篇目,无不是柳宗元在永州做官时所创作。外地学生在学习这些篇目时,与柳宗元产生印象联结的是永州,而不是柳州。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这篇课文,朱还能背上几句。朱说,年轻的柳州仔柳州妹,特别是在外地漂泊打拼的,尤其热爱柳州,若是在网上发帖宣传柳州,总要提柳工、两面针、大龙潭、柳宗元、刘三姐等代表性人和物。柳宗元的诗歌散文,多数与永州有关,她内心其实很羡慕。在本土论坛,则有网友假设:如果《永州八记》是《柳州八记》……
而永州,借助《捕蛇者说》,把异蛇药酒做成了一个产业,并在2004年注册了“柳宗元”的商标。在百度上搜索“永州血鸭”,能找到15万个相关链接。永州血鸭又称醋血鸭,关于它的起源,一个说法是与太平天国有关,还有一个说法是与柳宗元有关:柳宗元在永州为官时,一日游历至湘江边上一村庄,在农户家中吃饭,主人特意去河边挑了一只大肥鸭。柳宗元觉得把鸭血倒掉可惜,又想起家乡的醋,就让主人把醋混入鸭血中防止凝固并备用。然后,又将醋血淋入鸭肉中翻炒,所得鸭肉竟比平常更加美味,其做法也随之传播开来。
“柳柳州”叫得不够响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者说“名人效应”,近年来已十分平常。在柳州,对柳宗元文化的开发利用也不乏例子。
柳州市餐饮界就流传着好些与柳宗元颇有渊源的柳州菜。狗肉是“柳州三宝”之一,相传就有一味龙城煎乳狗,治好了柳宗元来到柳州后因为水土不服染上的伤寒杂症,并在柳宗元的指点下发扬光大。但与醋血鸭相比,狗肉流行的地域相对较小,食狗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据陈铁生介绍,近年来柳州人也曾策划开发过“柳侯泉”酒、“柳侯菜”、“宗元宴”等周边产品,但都未能形成气候,很多含金量高的点子最后都不了了之。陈认为,仅仅“傍”上了名人还不够,还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特色,不遗余力把柳宗元这块品牌经营好,经营出柳州味道。不仅在饮食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应当如此。
陈说,柳宗元为各地留下了不同的历史财富,各地对柳宗元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也各有优势和特色。作为柳州人,要做的是如何思考和总结我们的做法,发挥我们的优势。
专家谈继承柳宗元文化
融入市民文化的“柳柳州”
据了解,随着国学的复兴,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柳宗元已走出纯粹的学术研究领域,逐渐深入柳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亦得到家长、老师的厚爱和追捧。
“柳宗元与柳州市民文化成功‘联姻’的经验做法,在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已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震动。”孙代文说。现在,柳宗元文化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通过学术论文、小说、戏剧、诵读比赛、校园教材、清明祭文等不同形式,在不同平台上得到展现。柳州柳学会也随之“进化”为柳宗元文化研究会。
据柳州箭盘山小学老师龙忠庆介绍,该校作为柳州柳宗元文化研究会的团体会员,从2005年起就把柳宗元引入课堂教学,其教材以柳宗元的传说故事为主、文学作品为辅。教案从教师中征集,择优编录成72课时的教材。“柳宗元在柳主政,为当时的偏远蛮荒之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他释放奴婢、开荒兴学、破除迷信,贡献巨大。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和故事,可以学习其优秀品质。柳宗元本身又是国学名家,家长也希望用国学为小孩陶冶情操。”龙说。
如今,“柳柳州”已经深入了柳州人的文化生活中:
今年4月,柳州市图书馆举办了“情颂宗元 爱溢龙城”少儿诵读表演赛,景行小学、箭盘山小学、鱼峰山小学等多所小学、幼儿园参加了比赛。
柳州市的清明祭柳活动从2001年就开始了,至今,有7名本土学者为柳宗元撰写了祭文。
覃仁生创作了以柳宗元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魂断龙城》。
在“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概念里,柳宗元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柳州监狱,柳宗元思想文化被用于尝试对犯人进行思想改造,并形成了有关论文。
既要共享,更要领先
陈铁生认为,柳宗元文化就像一片大海,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方向展开研究,参与研究的人越多,柳学的影响就越大,成果也更丰硕。充分共享柳宗元文化,更有利于其传播和发展。类似的还有近年来柳州、桂林、河池等地对刘三姐文化的争夺,从最初的各不退让,到后来共同分享刘三姐的传奇经历,如她在河池(宜州)出生,在桂林定情,在柳州传歌、升仙。陈说,文化品牌不能只是为经济、旅游搭台,如果仅着眼于打造一两个景点,营造几个概念,就算经济回报丰厚,这样的文化品牌也是肤浅的。
孙代文认为,对柳宗元文化的传承研究走出纯学术范畴,广泛与市民文化相结合,这是柳州柳宗元文化的最大特色。时隔千年,柳宗元文化中的精髓仍在对柳州市民的普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而不是仅与少数学者相关,市民对柳宗元亦感情深厚。柳州要继续保持这样的优势。
李春雷认为,柳宗元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有限的、不均衡的,而今人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学习借鉴的,“柳柳州”这个文化品牌一定要把它传承好、经营好。记者 陈磊 /文 见习记者 唐寅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