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30日电 3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日前公布。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首位。
这一结果立即引起国内外教育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欧美多家媒体惊呼“意外”,并追踪分析上海及亚洲教育的成功经验。
美国《纽约时报》29日就撰文,称上海学校教育推升学生测试得高分。
文章称,上周,当记者走进位于上海静安区的一所中学,李震(音译)正在她9年级的课堂里和全班40多名学生试着用欧几里德的平行四边形定理估计几何图形的大小。
当李老师提出:“谁能告诉我在不使用比例尺的情况如何证明这两条线是平行的?”,学生们一个个举起了手,他们大多都能正确回答这一问题,而当回到座位上时,学生们只有在得到李老师的许可后才坐回位置上。
教育工作者称,这种注重纪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解释为何上海的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的测试中名列前茅。而美国的学生在这三项测试中的排名在15至31位之间,法国和英国学生的排名则更靠后。
专家表示,比较不同国家和城市间学生所获得分数是十分复杂的。他们认为上海学生的表现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因为这个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城市相对富裕。但即使这样,专家们还是对上海学生获得的高分印象深刻。
美国教育部门负责人阿恩·邓肯表示,测试结果是中国竞争力日益增强的又一表现,而美国学生的不佳表示则是一个“警醒”。
还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上海学生利用母语(普通话)进行阅读的能力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