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我们日常用以交流的汉语当中,存在着诸多来自英语的词汇,如坦克、可乐等。不过近几年来,英语也逐渐开始接受来自汉语的词汇。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中所收录的汉语外来语,在2010年底已突破了一千条。而“不折腾”、“人肉搜索”、“三俗”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均被牛津收录。

据美国“新美国媒体”网站12月30日消息,在以往,英语中收录的汉语外来语多数是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食物、人物和文化产品的,如包子、孔夫子、孔明灯等等。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外国人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发生的时事和文化现象。牛津词典的编委会顺应了这一趋势,并对一些中国媒体和网络的流行词加以收录。

报道罗列了大量最近几年被牛津收录的汉语外来词汇,记者在列表中发现了“不折腾”、“人肉搜索”、“三俗”等媒体或网络流行语。“不折腾”的英文版是其汉语拼音“Buzheteng”,牛津词典大致描述了这个词汇产生的背景,并给出释义“不要做出一些不必要的举动,让事情变得更混乱、更糟糕”。而“人肉搜索”、“三俗”的英文版都是字面直译,即“Human Flesh Search”和“Three Vulgarities”。

此外,牛津英语词典中还收录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中文日常用语。例如,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召开,让“加油”一词在外国人中火了起来,牛津便将它的拼音“Jiayou”加以收录。在今年11月11日,有很多欧美媒体对中国的“光棍节”进行了报道,激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牛津词典便将“Guanggun”一词收录,并在其后进行注解:“此词的字面意思是没有枝杈的棍子,中国人用它来描述未婚的男人。”

报道称,这些汉语外来词被这样一本权威的词典收录,意味着它们将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分。而英语对汉语词汇的接纳,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呈增长趋势。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我们日常用以交流的汉语当中,存在着诸多来自英语的词汇,如坦克、可乐等。不过近几年来,英语也逐渐开始接受来自汉语的词汇。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中所收录的汉语外来语,在2010年底已突破了一千条。而“不折腾”、“人肉搜索”、“三俗”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均被牛津收录。

据美国“新美国媒体”网站12月30日消息,在以往,英语中收录的汉语外来语多数是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食物、人物和文化产品的,如包子、孔夫子、孔明灯等等。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外国人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发生的时事和文化现象。牛津词典的编委会顺应了这一趋势,并对一些中国媒体和网络的流行词加以收录。

报道罗列了大量最近几年被牛津收录的汉语外来词汇,记者在列表中发现了“不折腾”、“人肉搜索”、“三俗”等媒体或网络流行语。“不折腾”的英文版是其汉语拼音“Buzheteng”,牛津词典大致描述了这个词汇产生的背景,并给出释义“不要做出一些不必要的举动,让事情变得更混乱、更糟糕”。而“人肉搜索”、“三俗”的英文版都是字面直译,即“Human Flesh Search”和“Three Vulgarities”。

此外,牛津英语词典中还收录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中文日常用语。例如,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召开,让“加油”一词在外国人中火了起来,牛津便将它的拼音“Jiayou”加以收录。在今年11月11日,有很多欧美媒体对中国的“光棍节”进行了报道,激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牛津词典便将“Guanggun”一词收录,并在其后进行注解:“此词的字面意思是没有枝杈的棍子,中国人用它来描述未婚的男人。”

报道称,这些汉语外来词被这样一本权威的词典收录,意味着它们将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分。而英语对汉语词汇的接纳,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呈增长趋势。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