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窑洞动迁工作给您带来不便,向您表示歉意”。为了提醒双窑洞居民在搬迁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三里街街道办事处、双窑洞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出了温馨提示。85岁的老奶奶王庆英、75岁老党员张庆英这些见证着双窑洞历史的“窑洞人家”们都出现在动迁微博上。工作人员通过微博将“窑洞人家”们搬迁的喜悦一一记录下来。而有关搬迁的最新消息和相关政策都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发布出来。
自10月27日8时49分第一篇博文起截至12月26日,微博记录已达50余篇,既有工程进度,也有工作人员的心声,还有拆迁户的感言和图片等。其“粉丝”和评论数量也由少增多。其中,“阳光小薇80”、“曹增辉”等不少网友对官方拆迁微博力挺,认为“相当给力”、“支持这种主动的沟通”。
三里街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开通动迁微博也是让搬迁工作置于阳光下,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也是对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和激励。
感谢心声写满“感恩墙”
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被合肥市委市政府作为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2010年合肥市拿出2.7亿元对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双窑洞棚户区进行补贴改造,直接惠及912户2467位居民。
“眼含热泪离开的日子”。笔者在一个发黄的旧日历上看到了这样一行字。双窑洞的老住户80高龄的高志国老大爷在11月28日搬出了居住几十年的“窑洞”。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住进高楼的好日子,高志国大爷特地在11月28日的日历上写下“眼含热泪离开的日子”以作纪念。
在搬迁现场,原来不熟络的邻里也变得更加热乎起来。“钥匙可交了,我家马上就去交。快点,别耽搁了,政策这么好,还有啥磨蹭的。”正在搬家的一位双窑洞居民边搬家边念叨着。
据了解,此次双窑洞搬迁遵循“自愿”的原则。为了让窑洞居民明明白白搬家,工作人员特意给每一户“窑洞人家”送去了“一封家书”。征询意见人员带着2000余份“一封家书”、征询意见书和费用案例分析登门入户,让每位居民知道能住上多大的房子,得多少奖励,需不需要自己再掏腰包,把惠民政策第一时间传递给居民。“搬迁现场,不少窑洞居民还送来了感谢信、锦旗。”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搬迁现场的一面“感恩墙”上写满了搬迁居民的感谢心声。
(据《合肥晚报》报道)
责任编辑: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