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歼7C直刺云霄
初露锋芒
建所初期,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所)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歼9飞机。时值文革中期,成都也和全国多数城市一样肮脏破落、缺吃少穿,交通更显“蜀道难”。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歼9真刀真枪的研制,极大地推动了成都所的技术成长,锻炼、造就了一支技术上有一定造诣、敢于攻关的技术队伍。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将“六五”期间第一个航空武器装备重点项目歼7C飞机的设计任务交给成都所独立承担。由于正处于创业初期,歼7C飞机的研制刚起步,就遭遇到人力严重不足、条件保障赶不上研制进度等困难,研制工作充满了艰辛。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中,歼7C飞机的研制工作仍按计划一步步向前推进着,步伐或许有些缓慢,却异常沉稳。全所科研人员努力排除外在因素干扰,在总设计师宋文骢的带领下,走南闯北,短短两三个月,行程数千公里,走访调查了8个空军部队和34个相关单位,对开展歼7C飞机设计的基本头绪日渐清晰,对空军所需的战术技术要求愈发明朗。全体设计人员按照“全过程必须按照自行设计进行”的要求,完完整整地走过了方案论证、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试制、试飞验证到定型装备部队的全过程。
1984年4月,歼7C飞机首飞成功。这是第一架由成都所自行设计并成功将其送上天的飞机。这一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天候中高空高速轻型歼击机的诞生,使我国从此告别了使用别人老旧飞机的历史,跨入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的国际行列。歼7C飞机打下的技术基础,大量新成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支撑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代歼击机的研制与改进。
歼7C的研制过程,对成都所的技术能力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检阅,更是一次收获。长年累月的工程实践,让成都所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试验数据、技术资料和工程经验,磨砺出了深厚的专业技术研发能力,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且适合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新路子,用行动向党和国家证明:成都所这支团队已经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歼击机研制任务的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成都所这个研发基地已经具备了歼击机设计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系统工程组织管理能力!
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上,由5架歼7C飞机和5架歼7D飞机各自组成的空中梯队,威武地飞过了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