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把米-24直升机的火箭发射装置安装到皮卡上。
首先是皮卡这种车辆机动灵活。利比亚的战事基本上是围绕着国内一条沿海公路进行的,激烈交战的城镇都被这条公路穿成一条线,在这样的条件下,皮卡的速度就有相当大的优势——兵力可以快速集结;面对强势的对手,可以迅速撤退;相比重型的坦克、装甲车,皮卡在遭到空袭的情况下,生存的几率也相对大一些。
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后勤。实际上一场仗怎么打,打成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受后勤条件和技术保障条件的制约,皮卡实际是“被成为”了战场主角。一辆坦克即使在公路条件下行驶,百公里的油耗也达到了二、三百个油,对于后勤补给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卡扎菲的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双方都不具备使用重型车辆进行战斗的条件。政府军的重型装备一旦大规模集结,马上就会成为西方空袭的活靶子;而反政府武装没有获得与使用重型装备的能力。
相比之下皮卡车对后勤的依赖更低,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一辆皮卡车百公里的油耗,大概在十几个油,使用起来更灵活。皮卡车载上三五个人和一些给养,再临时加装一些武器,不管是机枪、火箭炮还是反坦克导弹,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作战、机动,甚至是生活单元。
“皮卡战争”传递的信息
第一,“皮卡战争”表明了利比亚的地面战斗是一种低烈度的战斗。皮卡车的一个重要的缺点是防护力差,不具备攻坚能力;二是重型火力的持续打击能力很差,即使配备有大口径火箭弹,也是打完了就跑,没有形成高烈度的战斗。这点还可以从双方伤亡人数的报道中得到佐证,一些反政府武装的人员在前线接受西方媒体采访中说一两天时间里的伤亡“仅有个位数”,这些都表明了地面战斗的烈度很低,并没有那种“掘壕据守”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