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电总局的内部食堂用餐,去国家发改委的礼堂开展文娱活动,来国资委的活动中心展示、交流书画作品……曾苦于社区高楼密布,没地儿活动、没处用餐的西城区月坛街道居民,如今用上了中央部委的内部设施。昨天,记者获悉,该街道与驻区国家机关的服务保障部门广泛建立联系,目前已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铁道部等10余家单位,开始尝试与社区居民资源共享。
不用为了找家物美价廉的餐馆劳心费力,月坛街道的老人,可以去家门口的广电总局内部食堂用餐。卢继红与老伴儿都已到了古稀之年。昨天中午,风刮得正紧,卷起路边残存的积雪。可二老还是穿戴整齐,照旧要到广电总局302食堂吃饭。“出了门走几步就到,用不了10分钟。”说着两位老人手挽手踱出楼门。
这家位于月坛街道白云观社区的302食堂,原本是广电总局机关家属区的内部食堂。百十来平方米的就餐大厅,干净亮堂。进门一眼就能看见“今日菜单”:除了地三鲜、咖喱小丸子、香干快菜,还有孜然肉丁、梅菜扣肉、圆葱爆羊肉等等。加上一份米饭或馒头的主食,菜价都只在十几元左右。餐厅负责人李怀阳介绍说,他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六种菜品,一周下来基本没有重样,且提供免费汤,夏天有绿豆汤、冬天是棒子面粥。
刚说完,卢继红老两口已买好了适合自己口味的三菜一汤。“这里的饭菜口味清淡适合老年人,便宜还能用养老助残券,要是去旁边的小餐馆吃,价钱要贵上三四倍呢!”卢继红一边吃着一边笑说。
现在每天中午,像卢继红老两口这样到302食堂就餐的已达400余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提供送餐入户服务,送餐覆盖周边13个社区,平均每天入户就达100多次。“外卖每份荤素搭配3或4个菜,只要10几元钱,不想出门的老年人打一个电话,就能在家里吃上可口的饭菜。”李怀阳说,他们每周将菜谱在覆盖整个街道的《人文月坛》报上公布,老人们可以提前预知,按需订餐。
解决老人用餐难曾让街道办事处费尽了心思:自己设老年餐厅吧,楼群密集的社区内竟找不到适合的地方;引入社会单位参与吧,无奈不是价钱高,就是质量没保证。左右为难之中,街道想起了资源充足、设施精良的驻区中央单位上。没想到竟然不谋而合。“我们也在着手解决离退休老同志的就餐问题,考虑到驻区单位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于是决定把改造后的302餐厅,专门拿来为老干部服务,同时也作为月坛地区居家养老示范点,向周边社区的老人开放。”国家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负责人刘成斌介绍说。
双方一拍即合,街道投入12万元为送餐人员和就餐老人购买了保险,还购买了送餐专用的面包车,既保温又卫生。广电总局机关服务中心也拨出15万元专款,支持开展便民工作。
302食堂目前已经成为街道老年餐桌服务的主力,用餐高峰时曾达到了2000人。在其带动下,辖区内的国家发改委也开放了一个餐厅,为社区老人就餐提供服务。
向社区敞开的设施不只食堂。月坛街道与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铁道部、国家海洋局等10余个机关,联合组建了月坛社区建设协会。协会举办活动,会员单位的活动中心、排练大厅、礼堂,也就顺理成章实现了共享。于是,擅长唱歌跳舞的月坛居民,走进了广电总局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专业排练大厅自娱自乐;爱好书画、摄影的,则来到发改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财政部、国资委的展览室,与老干部一起交流探讨;喜欢体育锻炼的,还能到部委宿舍区的封闭场馆里玩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