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涉及跨国诈骗集团的台湾人,2日被遣送中国大陆。中央社图
环球网2月17日消息,对于日前发生的菲律宾将台湾嫌犯遣送大陆事件,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麟征16日说,跨国刑事案件产生管辖权竞合,司空见惯,舆论指控“外交”工作不力,但“外交部”是“非战之罪”。
菲律宾政府2日将涉及跨国诈骗的14名台湾嫌疑人遣送到中国大陆,台当局“外交部”强烈抗议,并召回“驻菲律宾代表”李传通。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监察委员”周阳山、李复甸正在调查这个案件,希望了解政府机关与菲律宾接触协商过程是否有违失。“监察院”16日下午邀“法务部”政务次长陈守煌、“外交部”条约法律司长杨国栋、“国策顾问”陈锡蕃、张麟征、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邓中坚以“跨国犯罪司法管辖权”议题项目咨询。
陈守煌表示,从“宪法”“中华民国固有疆域”概念,及最高法院判例,台湾有管辖权;杨国栋说,管辖权是“主权”象征,目前“外交”处境,“主权问题”敏感,菲律宾处理方式不符合台湾的“国家利益”,因此要求依“国籍管辖权”,将14名台籍嫌疑人送到台湾,由台湾法院审理。
张麟征则表示,跨国刑事案件产生管辖权竞合,司空见惯,犯罪行为发生地或结果地,有较优先管辖权。菲律宾放弃管辖权,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大陆要求有管辖权可以理解,但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大陆地区“视为中华民国固有疆域”,台湾可要求遣返14名台籍嫌疑人,甚至主张10名中国大陆嫌疑人也遣送到台湾,但这样的要求可能就有点“超现实”。
她说,社会看待这项案件不够公平,普遍有“主权被迫害妄想症”,担心“主权尊严”不保,舆论指控“外交”工作不力,但“外交部”是非战之罪。
张麟征表示,国际刑事合作目的在确保国际治安,“不是给谁审理,就彰显谁的主权,不给谁审理就被矮化了”,应是谁最能将犯罪者绳之以法,就交给谁审理;政府应有更高自我期许,成为国际社会打击国际犯罪的积极参与者、有贡献者。
李复甸说,“法务部”与“外交部”代表的发言,“还是讲很情绪的东西”,没有讲清楚国际上理性处理的方式,如果挑动起民众情绪,案子更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