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出版的简氏防务周刊
文章称,发展反舰弹道导弹能力是很多正在进行的中国军事计划中的一个,这些计划都是用于支持政治和经济的目标。美国海军航母代表了一种强力和显赫的全球能力,当它们靠近中国大陆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中国人做出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文章称,东风-21D弹道导弹计划已经在广为谈论,其中就包括近期美国海军上将、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和美国信息控制海事行动中心(Navy Operations for Information Dominance)副主任大卫-多塞特(David Dorsett)中将的言论。威拉德将军说,东风-21D已经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并已经进行了大量测试;多赛特说,即使这种导弹系统或许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但尚没有以舰艇为目标进行测试的报道,他还说,让他更忧虑的是网络威胁、激光武器的运用和反太空武器能力。
文章称,基于几个原因,在亚洲地区,反舰弹道导弹不大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如果一枚弹道导弹瞄向一艘大约1,500-2,000公里之外的航母发射,那么,它将需要飞行10-13分钟才能抵达目标,飞行过程中,导弹需要修正它的弹道轨迹,在飞行的最后20-30秒钟,还需要进行最后的弹道修正。航母应当能够警觉到导弹的接近,并可在20-30秒的时间内移动300-350米。而一艘美国航母还将有望获得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那就是由航母打击群当中的提康德罗加级(Ticonderoga-class)导弹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上的标准-3(SM-3)拦截导弹,提供对来袭弹道导弹的拦截。
此外,航母及其护卫舰艇还可对来袭导弹进行干扰、欺骗以及箔条散布。诚然,所有这些手段不一定能对付迅速飞行的导弹再入飞行器的威胁,但是完整系列的防御系统将提供一种变化多端的防御,这将让任何攻击方的攻击任务更难以评估。然而,故事还远未结束,攻击方总是有优势的,弹道导弹可以多弹齐射,这就造成更大的威胁,防御系统需要同时防御空中的多个目标。
文章称,弹道导弹的齐射还可以设计成迷惑对方的防御力量,比如,先行发射一批不配备末端弹道修正系统的导弹,它们的作用只是用于诱使防御方消耗完其拦截器,紧随而来的就是更加精确的瞄向首要舰艇的反舰弹道导弹。
最新进展
文章称,关于东风-21D导弹系统还有不同的观点,美国军方来源的消息称,东风-21D是1,500公里射程的东风-21的改进型,而中国网络上的观点称,这种反舰弹道导弹是一种新式导弹,命名为东风-25,其打击射程相当远。到底哪种观点正确,目前还不清楚。还有报道称,中国正在研发替代射程较短的东风-11和东风-15的新式弹道导弹,以及替代东风-21的两级弹道导弹;还有报道称,反航母导弹可以在50公里的高度进行机动。
文章称,除了弹道导弹,中国还很可能运用巡航导弹,比如可搭载核弹头的DH-10(CJ-10)和常规弹头的C-602、C-802或C-803。这些导弹可以从飞机、舰艇或者潜艇发射,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接近目标。此外,这些弹道导弹或者巡航导弹还可以携带核弹头,在水面舰艇上方的一定高度爆炸开来,从而破坏舰艇的电子设备。
文章提到,即使使用鱼雷或水雷,中国也可以影响美国航母群的行动,中国可以动用海事巡逻机、潜艇、卫星和超视距雷达,甚至是渔船来跟踪美国的舰艇。当然,美军可以瞄准这些目标,但要确认这些装备都失去效力是很难的。
文章说,因此,最终的结论就是——无论是进攻的一方还是防守的一方,都难以确定会获胜。评估一场(中美之间的)核冲突似乎不大现实,因为对美国航母战斗群发起直接攻击,将导致大规模报复,中国会力避这种情况。因此,最可能的结局就是,中美双方都不会考虑将军事对抗作为可行的选择。中国将从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当中获益,从拥有一系列威慑任何潜在入侵者的军事能力当中获益,同时,中国需要继续进行的事情是,保持航道畅通继续与世界其他国家搞贸易。(知远/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