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空战蓝军战机编队
视点·观点
■“蓝军”产生于“红军”、脱胎于“红军”,最大的忌讳是摆脱不掉“红军”的影子,习惯于按“红军”的规则出牌。
■与一支水平不高的“蓝军”对抗,就失去了意义。中国的乒乓球女队员经常找男队员作陪练,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蓝军”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的使命,就是用专业精神为战友酿造“苦酒”,一次次挥起拳头把战友打倒,再让战友依靠自己的力量站立起来。
■擦掉“胎记”,告别“左手打右手”
华北某机场上空,空军某飞训基地组织的“红蓝”对抗紧张展开。
蓝方一架战机被红方战机死死“咬住”。突然,蓝方战机一个半滚倒转,咬住红方战机的尾巴,红方战机按惯用战术实施摆脱,蓝方飞行员打开加力,一个鹞子翻身,钻到红方侧后方,再次实施攻击。
“这是什么战法?”正当红方飞行员诧异之际,“空战”鸣金收兵。
走下飞机,红方才知道,此次蓝方战机在50分钟内,竟然消耗了平常飞行两小时的油量……
“可见你们的机动量有多大,感谢你们用尽全力模仿凶狠的对手!”红方飞行员感慨地说。
“现代‘蓝军’,绝不能把空战对抗变成‘左手打右手’!”“蓝军”分队大队长陈小平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考虑最多的就是摆脱“红军”的影子,坚决不按“红军”的规则出牌。
又是一次较量。蓝方两个战机编队采取无线电静默飞行,悄然向红方某机场奔袭。其中一个编队升空爬高,按常规战术动作飞行;另一个编队紧贴海面超低空飞行。半小时后,高空战机编队突然转向90度向红方空域扑去。
“立即实施空中拦截!”红方4架战机呼啸而来。就在这时,蓝方超低空突击的战机编队对红方指挥所、雷达站、港口、发电厂成功实施了“空袭”。
“要是真打仗,我们就失败了!”红方飞行员痛定思痛,对蓝方十分敬佩:“他们完全摆脱了我军的习惯战术,擦掉了我军的‘胎记’,是一个难得的练兵硬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