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44五代机验证机
据俄罗斯《观点报》8月18日报道,西方媒体指责俄罗斯向中国出售第5代战斗机技术,称歼-20的一部分原本属于至今未能量产的米格1.44。俄专家对此说法提出质疑,认为米格设计局不可能向中国转让这种技术,何况两国早已是世界战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英国路透社8月18日援引一名接近俄罗斯国防工业领域的高官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第5代战斗机歼-20是根据似乎转让给中国的俄罗斯技术研制而成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歼-20与未能量产的第5代歼击机验证机米格-1.44MFI相似。这名匿名消息人士声称,中方似乎接触到了和米格飞机有关的文件,但他不能确认中国到底是通过合法途径还是借助间谍方式得到了这种技术。
俄媒称,对于俄方似乎转让第5代战斗机技术的报道,格公司所属的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未确认向中方转让某些技术的消息。专门研究中俄关系的独立分析师穆卡舍夫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推测称,中国可能花钱买到了飞机部件技术,包括米格飞机尾部技术,但他同样没有明确作出这种推测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俄罗斯专家普遍认为,俄方不可能向中国转让任何现代化航空技术。俄战略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马基延科说:“不,这不可能。中国人可能是自己看到(米格1.44)后,制造出了某种类似的东西,因为那里(歼-20)确实有着相似的气动布局。我相信,没有转让信息。中国人总体上都具有‘创造性’,他们自己制造不出的东西,就会仿制。比如,看到米格1.44,他们受到鼓舞,接受了这种布局。俄罗斯对向中国转让技术不感兴趣。”
俄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副主任什瓦列夫说:“这不可能,否则的话这早已为众人所知。而且这对俄罗斯不利,仅从这一个简单原因来说,也不可能(转让技术)。因为中国是俄罗斯在世界武器市场上的直接竞争对手。我们不可能合法转让任何技术。”
俄报称,如果中国能够顺利试验自己的第5代战斗机并组织批量生产的话,那将会损害俄罗斯,还有美国的利益,因为俄美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装备出口国。应当指出的是,米格1.44早在1979年就已开始制造,用于对抗美国的F-22,因此在一些性能上优于美国产品。当时对它提出了超音速巡航速度、超机动、隐身的技术要求,为此苏联航空制造业许多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初始设计图纸于1986年问世,之后进行大规模的飞行模型试验。1992年项目拨款急剧削减,之后相关工作一直冻结到1998年。米格1.44试验机1999年1月12日在茹科夫斯基机场首次展示,2000年2月20日首次升空。原计划在下诺夫哥罗德市“雄鹰”航空制造厂量产。
俄媒称,实际上,在中国第5代战机今年初首飞之后就开始有人怀疑中国在设计歼-20时利用了俄罗斯的技术。美国议员麦凯恩1月份声称,中国窃取俄罗斯的技术制造歼击机,中国可能是通过在俄境内的网络间谍行动获得了先进的技术,美国对这种方式表示关注。俄专家什瓦列夫认为,网络间谍是每个国家都有的问题,最多也只能说能够窃取到个别飞机部件技术,但不可能窃取整个飞机的研制技术。还要指出的是,美国同样遭到向中国转让技术的指责,因为军事专家们发现歼-20与F-22相似,特别是机头部分,而且中国新一代战机飞行员座舱使用了和美国F-35相同的技术。
俄报称,尽管缺少官方资料,但是航空专家们通过对歼-20照片的分析,一致认为这种飞机确实存在。美国前防长盖茨也证实了中国新战斗机的存在。俄专家们认为,中国只是仿制了俄罗斯战斗机的模型。什瓦列夫指出,中国是有仿制,但是也已迈入新的阶段,不再是单纯的仿制,还会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工,即在仿制的基础上制造新的更先进的样品。比如,中国展出的C-602巡航导弹与俄罗斯KH-55巡航导弹类似,WS-10发动机也是苏式战机使用的AL-31F的同类产品。更受关注的是中国成功仿制了苏-27。1995年俄中签署了200架苏-27SK(中国版歼-11)的许可组装协议,但是中方在沈阳组装100架后拒绝生产剩余飞机,原来中国已经研制出了自己的飞机部件,在十年之内学会了在苏-27基础上组装歼-11。而且中国工程师不只是仿制苏-27的航电和雷达设备,还解决了其他一些技术瓶颈问题,在飞机上安装了国产喷气式发动机。另外,中国的歼-15舰载机也与俄罗斯的苏-33非常相象,专家们推测中国工程师在设计歼-15时可能充分利用了从乌克兰得到的原型机。
俄报称,可以说俄中两国在世界武器市场上的竞争已经开始。2009年中国JF-17和俄罗斯米格-29争夺缅甸战机合同,结果俄罗斯胜出。2010年两国又在埃及武器市场上狭路相逢,俄方连续多年试图说服埃及采购大约40架米格-29,最终未能成功,因为中国联合巴基斯坦建议帮助埃及组装生产JF-17战斗机,单价仅为1000万美元,远远低于米格-29的3500万美元。(编译:书山)★
责任编辑:张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