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接掌台湾“文建会”
环球网2月16日消息,台湾“文建会主委”龙应台15日表示,两岸交流是台湾与全球交流的一部分。未来她不只关照两岸交流,也将更活泼、更开阔地拓展台湾与欧洲、伊斯兰世界、非洲及东南亚交流的可能性。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大陆不是一块铁板。”龙应台强调,“大陆本身有很多分裂、多元、不同的和相反的声音,正在进行不同拉扯。”她看到的不只是大陆的政权,还注意到民间力量逐渐崛起。她提醒“文建会”同仁及自己“不要被旧式政治思维套住”,而要留意两岸的民间力量,更要跳脱“充满在台湾上空的政治语境!”
此外,外界曾批评龙应台带有“大中国意识型态”,她坦言:“不太看得懂这个词。如果这是指‘我们是北京的一部分’,我好像没有吧!”
人物简历: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
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
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每年导演学生戏剧,并为《法兰克福汇报》撰写专栏;
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
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
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
1999-2003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2010年8月1日龙应台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发表题为《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的演说,阐述她的“中国梦”。她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构成了台湾社会价值观的基座,而且永远不会改变。她强调,这是台湾人的梦,是可以与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梦,也就是两岸人民基本的价值观。2012年1月31日,台当局行政主管部门公布新任人事名单,台湾文化建设部门“文建会”负责人将由前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接任。5月20日,该部门将改称台当局的“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