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快报》18日报道,由于“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5000公里,可以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绝大部分地区、半个欧洲以及印度洋的一半区域,因此不仅印度举国关注,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专家认为,一旦“烈火-5”试射成功,印度将成为亚洲地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其战略威慑力将得到巨大提升。
印度的“烈火-5”导弹的实际作战能力仍然让人怀疑,因为洲际导弹的弹头再入技术是导弹技术的一道大坎,特别是气动烧蚀加热结构设计是导弹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现在世界上只有四个国家完整掌握该技术,法国是成功试射M5导弹后才确立其正式掌握该技术的。这个技术不仅考核本身的弹头再入实验工程能力,也考验一个国家的基础实验设施能力。印度在缺少高超声速风洞,而且没有大型电弧风洞的情况下,自己是无法研究的,除非欧洲或者俄罗斯帮其发展这类技术,所以“烈火-5”是否具备印度所称的具备分导弹头技术仍然需要继续观察。
根据计划,“烈火-5”远程导弹从印度西孟加拉邦奥迪沙海岸外的惠勒斯岛发射后,20分钟内到达印度洋中南部水域,其弹头溅落区距离澳大利亚东部海岸约1500千米。印度此次试射导弹,一口气划出1000千米长的禁区,如此大的溅落区,已经充分说明了印度的所谓“洲际导弹”是个什么水平,印度导弹的精度和能力可见一斑。
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总控制师阿维纳什·钱德尔称,“烈火-5”的技术可以改变战略格局。他说,除了美国、俄罗斯、法国和中国外,没有其他国家设计并研制这种射程的导弹系统。
钱德尔说,尽管导弹的制造过程涉及许多关键性技术,但最主要的挑战是确保飞行中的高度精确性,并使导弹头锥能够承受冲入大气层时大约5000摄氏度的高温。
钱德尔说:“我们希望可以在机动发射装置上发射。这是另外一个挑战。”
据《环球时报》报道
“烈火-5”实际能力存疑
实际上射程可能达到8000公里
“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是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在“烈火-3”中程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烈火-5”重约50吨,弹长17.5米,弹径2米,采用三级固体火箭推进,射程5500公里,可携带1.1吨弹头,最大飞行速度24马赫,以泰托拉TELAR型8×8重型轮式车辆为储存、运输、发射平台,具有很强的机动发射能力、生存力与反应速度。
DRDO还暗示,现在公布的“烈火-5”射程只是保守数字,实际上射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有分析认为,“烈火-5”的射程可能达到6000公里甚至8000公里。DRDO主席V.K·萨拉斯瓦特指出,“烈火-5”导弹不但能携带大当量单枚核弹头,而且还能携带分导式核弹头,可通过编程来分配不同分导核弹头打击不同的目标。在突防能力上,“烈火-5”的24马赫高速可有效突破世界上已知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同时,“烈火-5”还将配备假弹头或其他干扰装置,以便进一步降低敌方反导系统的拦截效率。
发展洲际弹道导弹难在哪儿
洲际弹道导弹是衡量一国战略威慑能力强弱的标杆,要想发展洲际弹道导弹,必须突破推进、材料、制导和控制四大难关。在推进技术领域,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是严禁出口的。仅此一项,就将大多数国家挡在了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门外。即便能够获得大推力发动机,但如果无法提供匹配的液体或固体燃料照样不顶事。而在高性能固体、液体火箭燃料方面,除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日本等极少数国家之外,其他国家基本都没有研发和生产的技术能力。
在材料领域,各种特种合金和复合材料也是在国际上被禁止出口的,洲际导弹的最大速度可达20多倍音速,由此产生的气动加热非常高,如果没有耐高温材料保护,那么弹头可能还没打到别人,就先被烧蚀破坏了。在制导和控制领域,由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升空之后,其飞行控制、多级火箭分离、导航、对目标的搜索、跟踪、攻击等,都是依靠导弹或弹头自身完成的,因此非常依赖高精度惯性导航装置、抗辐射耐高温的电子元器件、高性能微型计算机等。但是制造这些高、精、尖电子设备需要完整而先进的精密加工、微电子工业,这不是一般国家能做到的。
印度国产弹道导弹及运载火箭“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