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把人民轿车概括为“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公里耗油应少于7升,可乘载一家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这一概念造就了一代国民车甲壳虫的诞生;如今甲壳虫以全新面目到来,带来了更低的油耗、更大的空间以及更经典的外形。第二代甲壳虫在国内市场上基本以女性消费者为主,而全新甲壳虫凭借其内外的全面进化,虽说不会如第一代甲壳虫在欧美成为国民化车型,但已经具备了打开广阔的男性市场的实力与魅力。
动力:油耗经济,手动变速箱手感出色;起步阶段动力疲弱,中段加速令人满意。
随着大众汽车的微排量战略的推进,未来大众汽车的增压发动机除了时下最热的1.4TSI取代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外,还将会以1.0TSI和1.2TSI逐步取代1.4L和1.6L自然吸气发动机。而本次海外试驾的全新甲壳虫正正就是采用了1.2TSI发动机,这取代了老款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

在数据层面上,1.2TSI发动机最大功率为77kW/5000rpm,最大功率达到了175N.m/1500-4100rpm;无论是功率、扭矩还是输出转速上都已经完美超越老款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

作为甲壳虫的入门级发动机,1.2TSI发动机虽然有着不错的数据支持但在山路上的连续弯道及上下坡略显疲态。在起步阶段,甲壳虫1.2TSI的前进步伐显得相当的沉重。作为一款低排量增压发动机,在增压器介入前甲壳虫1.2TSI可以说仅仅是以1.2L自然吸气的动力推动其近1.3吨的体重。

在感觉甲壳虫1.2TSI动力不足的时候,看着前方那泛着红光的甲壳虫才意识到是“选错”了同行的伙伴。与我们同行的是一辆搭载着1.4TSI双增压的全新甲壳虫,该发动机与尚酷1.4TSI双增压版本完全一样,118kW的最大功率输出以及240N.m/1.500-4.500rpm的最大扭矩输出无疑占据了绝大的优势,其身后的小尾翼也说明了其更运动。

虽然两款发动机的转速在1500rpm时便可以发挥最大扭矩,但实际驾驶感受却是天壤之别。且不说加速度的强弱,1.4TSI发动机采用了机械+涡轮增压,相比单涡轮增压具有更好的线性输出且机械增压随着发动机运转发挥其作用,这使增压效果早早地出现在1500rpm这一转速之前。

而我们的今天的主角1.2TSI在数据上虽然显示其在1500rpm的发动机转速便可发挥175N.m的最大扭矩,在实际驾驶中不难发现其转速达到2000rpm才会真正发挥涡轮增压所带来的快感,这对于驾驶过国内配备1.4TSI的车型的朋友都有所体会。

只要你愿意放弃车内静怡的驾乘环境而降下车窗,便可以听到发动机转速达到2500rpm以上后那富有激情的泄气声,此时甲壳虫1.2TSI也能为你带来不错的驾控快感。

迅速降档并深深地踏下油门,可爱的甲壳虫同样会为你带来兴奋的咆哮声;六速手动变速器那手感舒适、档位清晰且档位行程较短的特点让人更有驾驭欲望。驰骋在高速上,驾驭甲壳虫1.2TSI不惜牺牲燃油的经济性追赶着动力更强劲的同伴;此时已经进入状态的1.2TSI发动机表现出其应有的性能并于同伴并驾齐驱。

在此说的与性能更强的车型并驾齐驱前提是双方都遵守交通规则,然而也表明了甲壳虫1.2TSI的动力具备了让甲壳虫实现180km/h最高时速的实力,足以应付一般高速驾驶。正如上文提及到的,甲壳虫的1.2TSI在起步阶段时由于增压的迟滞使其初段动力疲弱,因此对于坡度较大的坡起甚至需要把转速提高到2000-2500rpm之间,驾驶手动挡车型相对也会更累。

有失必有得,甲壳虫1.2TSI并非定位于运动,其作为入门级车型在欧洲定位于经济型代步车完全满足了经济这一要求,1.2TSI车型的官方综合油耗仅为5.9L/100km。对于国内用户,拥堵的道路以及疯涨的油价都可以说让1.2TSI这一动力单元如鱼得水;作为个性车型进入国内后销售主力依然是自动挡车型,预计会搭配7速DSG,这让驾驶平顺性及燃油经济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操控:防爆轮胎安全且抓地力强,高速行走车身稳定、方向盘沉稳;悬挂调教兼顾舒适与操控,高速过弯及碎石路面暴露出扭力梁后悬的不足。
全新甲壳虫1.2TSI的最高时速为180km/h,其在高速行走时车身稳定以及方向盘的沉稳感都让驾驶者拥有更多信心深踩油门。235/45 R18的马牌CSC3防爆轮胎可防止爆胎及让车身少了备胎这一负担外还拥有相当不错的运动特性,制动性能以及转向时的抓地力都相当不错。
全新甲壳在悬挂方面目前还是比较统一的,皆为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结构。甲壳虫虽然没用采用四轮独立悬挂,但得益于良好的支撑力及韧性使其在日常驾驶中兼顾了舒适与操控。
行走在碎石路面以及在山路上奔驰时,甲壳虫的扭力梁后悬便呈现出其弱势之处。通过碎石路面时,不完全妥协于舒适性的后悬调教会出现明显的跳动。在碎石路面快速过弯时,由于一体式的扭力梁结构让两轮互相影响,致使车身稳定性有所不足。
在弯道多且急的山路上,甲壳虫的前悬的表现优异,高速进入弯道时动态稳定;只是进入弯心时车身的倾侧让后轮抓地力减弱,侧移及车身后部跟进不足的情况便随之而至。
如果想兼得甲壳虫这一亮丽的造型、强劲的动力以及优秀的操控性,那么还得等待甲壳虫R的到来;就目前消息,甲壳虫R将采用后多连杆独立悬挂并配备XDS电子差速锁。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甲壳虫在隔音及乘坐舒适性方面较第二代有着较大的提升。无论是高速行驶还是通过碎石路面,甲壳虫对于风噪、路噪以及发动机噪音的控制都相当好。而在乘坐舒适性方面,在前排座位上并不会感觉到后悬的不足所带来的不适;而甲壳虫的后排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是应急用的。
这两点不但相比第二代甲壳虫有了显著提升,与MINI的“卡丁车”风格差异很大。
空间:内饰整体设计依循全新家族化设计,细节上采用个性与复古元素。尺寸加大后,乘坐与载物空间提升明显;储物格数量多,缺失了经典的小花瓶。
全新甲壳虫不但有丰富的车身颜色供消费者选择,车内的装饰板也采用了与车身同色的设计,而2.0TSI运动版则采用全黑内饰。甲壳虫的内饰设计在保留大众车型内饰简洁及功能分区规整外还有着自身的特色;如运动化的平底方向盘整体与尚酷相仿,配合与外观同色的装饰板后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方向盘中央的气囊区域的突起也较尚酷的方向盘明显。
仪表盘采用了可爱的三圈式设计,虽然1.2TSI的最高时速被设定为180km/h,但与其他车型共用最高车速标示为260km/h的时速表。由于采用三圈式设计,行车电脑显示屏被设计在时速表内,所能显示的内容与其他大众车型无异。除了时尚的设计外,全新甲壳虫在内饰上也为我们带来了复古的元素,如双层手套箱及后排的皮质拉手。
全新甲壳虫在尺寸上相比第二代甲壳虫有着很大变化,长度、宽度和轴距分别增加了152mm、84mm和22mm,而高度则降低了12mm。虽然高度有所降低,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车内的空间,相反合理的车身设计及布局让其较第二代甲壳虫有着更大的乘坐与载物空间。
全新甲壳虫采用双门四座的设计,1.2TSI车型的前排皆可六向手动调节为前排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驾乘空间。对于甲壳虫,其后排座椅可以说使用几率极低,但轴距的加长以及车顶线条的拉长让甲壳虫也能为车上4人提供舒适的长途旅程。
车身与轴距的加长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后备箱空间的增大,更接近两厢车型的尾部设计也让后备箱拥有更高的内部高度。在原始状态下,后备箱的容积便比第二代甲壳虫增加了109L,达到了310L;更具体的形容就是全新甲壳虫的后备箱可轻松同时放下一个105L的大尺寸行李箱及一个登机箱后依然拥有放背包等物品的空间。
后排的两个座位可独立放倒让后备箱容积最大扩容至905L,只可惜不能完全平放。不过这已经让甲壳虫的后备箱轻松应付日常使用及长途自驾游,甚至去买个小家具或家电也是相当的从容。
如果说后备箱容积的增大依然不能满足你对于储物的要求,那么车内的众多储物格在满足的你需求外只会让你忘记把东西放哪个储物格了。全新甲壳虫采用了双层式的手套箱,向上开启的手套箱设计有着上世纪60年代的风格,金属开关作了很好的点缀。
车门上的储物盒虽小但设计新颖,松紧带的设计让其装载性更多样化。
非要说全新甲壳虫在储物格上的不足,那么只能说后排只有一个杯座,且两侧的储物格较小,还有就是取消了上两代车型极具代表性的小花瓶了。
配置:安全与舒适、娱乐配置都相当的齐全,而芬达音响不但提供了高品质的音响效果还带来了更多的个性。
对于大众车型,ESP已经逐步成为标准配置,对于全新甲壳虫当然也不例外;全车六安全气囊提供了全方位的被动安全保护。高配车型还提供了智能钥匙、可视全车雷达、双氙气大灯、LED日间行车灯。
舒适配置方面,除了前文提及到了前排双座六向手动调节外还拥有自动空调、定速巡航、与国内车型功能及操作一致的多功能方向盘、防眩目内后视镜、外后视镜加热。全新甲壳虫的车内遮阳板虽然皆配备了镜子,却都没有照明灯。
娱乐配置方面,入门级车型便配备了RCD130娱乐主机搭配八扬声器,配备了SD卡插槽及AUX接口;中配车型则搭载RN315主机,增加了导航功能,而顶配车型则为RNS510主机,拥有DVD播放功能及30G硬盘。
在娱乐配置方面,全新甲壳虫与国内及欧洲其他大众车型相近,亮点在于其配备了芬达音响。作为美国乐器和功放设备生产商,芬达早就被配备于美版捷达等三款车型上。全新甲壳虫将提供选装10声道功放、输出功率高达400瓦的芬达车载音响系统,并同时提供可调的车内气氛灯及车门扬声器光环照明装饰。
在不就的将来,全新甲壳虫更会推出芬达版甲壳虫,与其他采用芬达音响的甲壳虫相比,不一样的是内饰面板采用与吉他一样的橘黄色面板以及印有芬达的LOGO。
外观:线条更趋向第一代甲壳虫,整体设计融合了动感与可爱等元素。个性化选择方面包括了高达12种车身颜色、4种轮圈造型及其他细节上的变化。
尺寸加大后的全新甲壳虫身材变得更修长,整体造型更趋向第一代甲壳虫,给人以复古的感觉。
前大灯沿用了前两代大眼睛的造型,而前杠则采用了菱角分明的最新家族化设计;这一搭配使全新甲壳虫的前脸更显时尚与动感,在特定的角度上看更是有着前两代所没有的大眼配笑脸的可爱。
车身两侧高高隆起的轮眉让全新甲壳虫依然保持着其三个半弧的经典组合元素,镀铬装饰条搭配车标点缀着车身。略带菱角且带转向灯的后视镜显然与全新的家族设计保持一致,尾灯的造型同样有着家族设计的影子但不失圆润可爱。
在轮圈造型上,全新甲壳虫目前提供四款样式,后视镜也提供多款不同的配色,而车身颜色则高达12种。
在不同的版本同样拥有细节上的变化,例如普通版采用单边单排气管,而运动版则采用单边双排气管且增加了小尾翼,Turbo版本采用了镀铬装饰的双边单排气管。未来将推出的甲壳虫R更是装备了运动化的大包围。
历史:第一张设计图诞生于1931年,被讽刺而得“甲壳虫”之名。二战的到来使每个德国家庭都能拥有甲壳虫的梦想落空,战后复产并创造了夸世纪生产且总产量达两千多万的记录。1998年迎来第二代甲壳虫,第三代甲壳虫于上海车展全球首发。
如果说大众汽车创造了甲壳虫,那么甲壳虫更是造就了大众汽车的诞生。远在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前的1931年,弗迪南·波尔舍就已经绘制出了第一张设计图;而深知轿车对人民的巨大诱惑力的希特勒在竞选德国总理时的竞选纲领中更有一条是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在当选后更推出了储蓄计划让普通群众也可以买到汽车,并有27万德国人预定。虽然这一计划随着二战而落空,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甲壳虫作为国民车的本质。
希特勒把人民轿车概括为:“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公里耗油应少于7升,可乘载一家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起动。”
随着时间的推进,1934年设计完成、1935年制造出首辆样车并于1936年进行5万公里的路试,直至1937年制造了30辆样车,当时甲壳虫被命名为大众1型(VolkswagenType 1)。1938年5月大众汽车正式成立,随后于柏林车展展出此车,习惯了又长又宽大的美国车的美国记者讽刺它是“Beetle”,甲壳虫这一名字也由此而来。
二战结束后,甲壳虫于1945年开始生产,至1955年其总产量达到100万辆,1962年下线第500万辆甲壳虫。
自1938年诞生的第一代甲壳虫可以说是目前为止生命周期最长的车型,最后一辆第一代甲壳虫于2003年7月30日驶下墨西哥的生产线,总产量高达两千多万辆,成为总产量最大且夸世纪的车型。而同样经典及具备历史背景的mini及菲亚特500重新走复古路线的时间已经是2004年和2008年了。
第二代甲壳虫诞生于1998年,同样在墨西哥生产。第二代甲壳虫可以说是年轻一代最为熟悉的一代甲壳虫,可爱的造型受到了众多女性的青睐,其于去年正式停产。而第三代甲壳虫也在去年上海车展正式发布。
全新甲壳虫带来了其复古与时尚设计的同时拥有更大的空间及搭载了大众旗下主推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双离合变速器的技术,涵括了两种燃油四种排量。对于日常代步,1.2TSI车型绝对能满足需求;而想拥有更佳的动力甚至是更优秀的操控性,那么选择1.4TSI双增压发动机、2.0TSI车型甚至等待甲壳虫R是您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