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帖木儿毫无疑问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荣耀。直至今日,走在帖木儿昔日占领的疆土上,他的影子仍无处不在。正是在他的时代里,撒马尔罕成为了一个传奇般的都城。

是战争者也是建筑师

建筑是帖木儿留给撒马尔罕最宝贵的艺术遗产。在撒马尔罕,不论你去参观任何古迹,都无法回避帖木儿这个名字,因为帖木儿是撒马尔罕的魂魄和象征。对撒马尔罕的早期记载是由亨利三世的驻撒马尔罕大使克拉维约(Ruy Gonzalez de Cavijo)完成的,他担任大使的时间从公元后1403至1406年。他发现这座城市处于不断的建设中,“帖木儿为纪念他岳母而建造的清真寺,刚一完工就发现大门有缺点,他说门框太低,必须拆掉重做”。帖木儿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而且苛求完美,“尽管帖木儿已经年老,且身体虚弱,几乎睁不开眼,简直站不起来,只能坐着轿子被抬来抬去,但他仍决心监督这座清真寺的重建工作”。

在撒马尔罕,雄伟建筑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帖木儿时代。有研究说,帖木儿时代的建筑师有明确的分工,是以“车间”为劳动团体组织在一起的,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主要从事砌体工程,一部分承担土木建构,第三部分负责装修工作——雕刻、用瓷砖敷面,进行建筑装饰绘画。建筑师们通过严格的分工合作,使空间和拱顶系统的计算准确无误,砖砌表面尽善尽美,敷面图案繁复多变。

在建筑设计、工程实施和装修技术方面,知识渊博的建筑师是领军人物,他集设计者和工程的直接责任者于一身。在帖木儿时代建筑工程师的地位不低,《帖木儿法典》中,“社会阶级分为十二级”,建筑师为第八级。据说这一时期,中亚已形成了以应用数学为基础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师在草拟的图纸、拱门的建造、几何图案的设计和钟乳石的造型方面均采用数学方法进行总体设计,按比例进行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确定拐角和复杂的多角形建筑形式和结构。数学和几何学的运用使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比例匀称、布局美观、整体和局部协调。

令人惊叹的奢华

撒马尔罕这座城市被周长8公里的深沟和高墙环绕,从城门有路通向市中心,市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市场,手工艺人因不同产品项目被集中在不同市场中。尽管撒马尔罕城在不停地施工,绿化仍然很好,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花园,从札拉夫尚河引渠灌溉,大树冠的悬铃木形成浓密的树荫,点缀着高高的杨柳树与果树。在市区很多喷泉和水池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增添了凉爽与舒适的感觉。

城墙之外,同样的绿色和灌溉区向外扩展,以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帖木儿本人亲自监督营建了两个大花园:“新花园”和“悦心花园”。他在这里招待了克拉维约等大使。帖木儿的军事行动好像是为美化与充实撒马尔罕城而发动的,他不但抢走财宝,也俘虏手工艺工人,他从印度波斯和叙利亚抓来制瓦工、建筑师、宝石雕琢工人、玻璃制造工、画师……在他的监督下建造了如此美丽漂亮的撒马尔罕城。

“帖木儿在果园中招待客人,果园中有很多小巧玲珑的帐篷为他们遮挡阳光。这些果园都是四周筑墙的封闭式建筑,大门样式单一而雄伟壮观,它们是优美的砖砌建筑,用金黄色和蓝色琉璃瓦装饰。围墙之内有果树遮荫,还有弯曲的小径和安装有喷泉的方形水池,水上面漂浮着美丽的红苹果,很多帐篷挂着彩色挂毯遮荫。这些挂毯花样繁多,有一些绣花图样精美,另一些则简朴大方。”

克拉维约的《出使帖木儿帝国》非常详尽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当时帖木儿王朝最鼎盛时期的撒马尔罕等城市的情况,在他的叙述中,不管街道、喷水池、果园或城市人民生活的水平都是惊叹号的结尾,尤其是帖木儿招待宾客所用的器皿不是纯银就是镀金的,所摆出的排场是当时欧洲国家所望尘莫及的,每一处几乎都体现整个帖木儿王朝鼎盛时期的奢华。

1.在撒马尔罕,雄伟建筑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帖木儿时代。

2.撒马尔罕的建筑师们通过严格的分工合作,使空间和拱顶系统的计算准确无误,砖砌表面尽善尽美,敷面图案繁复多变。

3.撒马尔罕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如今的撒马尔罕人过着平淡的生活。

关于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也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东北至塔什干的铁路距离为270公里,南至阿富汗国境为249公里,此为丝绸之路西段(北路)必经之地,为当时印度、波斯、突厥、中国等商贾交流买卖重镇,汉代曾称此地为“康居”,融合了印度、伊朗、蒙古、中国及欧洲文化。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世纪名为马拉坎达,曾为索德候国的都城,公元329年被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从6至18世纪先后被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伊朗人占领,1868年并入俄罗斯帝国,1924至1930年为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的首府。11世纪时,撒马尔罕开始筑城墙防御,街道从市中心向六座城门辐射,俄罗斯占领后拆除了城墙和城门,迄今全城还留有14至17世纪的清真寺与陵寝。在1871年开始,古城分为旧城与新城,新城区全是苏维埃式的建筑,如俄罗斯剧院、综合大学。

由于撒马尔罕地处丝绸之路上,古迹林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中。天青色的圆顶建筑、精致的花样彩瓦、玉质碑墓、大理石栏栅,以及白金似的棉花田,衬托出撒马尔罕如梦幻般的美丽。

雷吉斯坦广场 撒马尔罕之心

作为历史名城和兵家必争之地,撒马尔罕一次次经历烈火焚城,又一次比一次更加壮丽地重建起来,几千年屹立不倒。也正因此,直到今天,信步走在雷吉斯坦广场上时,依然会为千年前极盛时期的伊斯兰文明震撼不已,巨大的拱门、高耸入云的宣礼塔、深蓝色的穹顶、繁复而细密的花纹、极富想像力的造型与色彩,都仿佛在诉说古城曾经的富庶,也难怪整片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雷吉斯坦的意思是“沙地”,是整个文化遗产区的中心。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由三座经学院组成,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经学院,那些年代更久的都毁于成吉思汗的铁蹄了。这一地区曾经频发地震,但它们却岿然不动,足以证明建筑者工艺的精湛。

最左边的是兀鲁伯经学院,建于1417-1420年,兀鲁伯是帖木儿的孙子,一个学者型的君王,也是一个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

中间的是吉利亚-科里(意为“镶金的”)经学院,建于1646-1660年。内部富丽堂皇,穹顶用黄金覆盖,祭坛涂红色的底漆,再用比头发还细的金丝嵌饰,灯光照耀下非常炫丽,是撒马尔罕极盛时代的象征,所有游客进去仰头一望无不瞠目结舌。

右边的是舍尔-多尔(意为“虎”)经学院,建于1619-1636年。在正面拱门的顶上两侧,画着两只老虎,背上是两个象征着太阳的人脸。那两张脸很有日本浮世绘的风格。

这些经学院中,兀鲁伯经学院是15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本人还曾亲自上课,甚至允许女子来听课。

室外是中亚的炎炎烈日,但走入曾经的经学院里昏暗的小教室,顿觉清凉。经学院里面的建筑一般分两层,下层是教室,上面就是学员们的寝室。经学院的门一般都很小,走进去必须低头弯腰,据说这样的设计就是要让人产生恭敬感。

不过,如今这些经学院的房间都变成了艺术品和纪念品商店,工匠们安静地按照传统技法雕刻木器和铁器,女人们则使用古老的印染和纺织技术编织地毯。院子里还会上演各种面向游客的演出,包括民族歌舞和时装表演,游客可以边吃边看。

比比哈奴姆清真寺 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如果嫌雷吉斯坦的商业气息太浓,不妨移步四周,撒马尔罕最负盛名的遗迹旁边就是当地的寻常人家。从雷吉斯坦的经学院步行前往比比哈奴姆清真寺时,会经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你会被烤馕作坊的香味吸引。热情的主人召唤我们进屋,制馕的师傅双手上下翻飞,将揉好的面皮贴在一块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成型,然后直接放进旁边的砖砌烤炉,几分钟,烤馕新鲜出炉,另外一位师傅简单打理后,就头顶一筐满满的馕奔向旁边的巴扎(市场)了。

这在1000多年前就已存在,帖木儿的后裔、印度帖木儿王朝的开创者巴布尔1497年在其回忆录里就写道:“撒马尔罕有一个特点,为其他城镇所罕见,即每一行业各自划分了集市,互不混杂。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那里有高明的烤匠,烤出的馕很好。”

穿过喧闹的大巴扎就是美丽的比比哈奴姆清真寺,它曾经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仅大门就达到35米高,但是在1897年的一次地震中轰然倒地,现在的清真寺是在原地复建的,而且工程尚未完全完工,至今还可以看到脚手架,很多殿堂还是断壁残垣,成为鸟类天堂和今人涂鸦的乐园,倒也别有一番苍凉的风味。

任何一个伟大建筑一般都有一个离奇的传说,向导说,帖木儿的妻子比比哈奴姆想给在外打仗的帖木儿一个惊喜,下令修建这座清真寺。谁知道建筑师却疯狂地爱上了她,并说如果不吻她一下,清真寺就无法按期完工。结果,清真寺是如期建成了,但亲吻留下的痕迹也被帖木儿发现了,他立即将建筑师斩首,并且下令女人以后必须戴面纱以免勾引男人。

传说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爱情的力量似乎真的伟大——这座清真寺的雄伟与细节的美丽有目共睹。清真寺呈四方形,有回廊环绕,回廊顶盖由300多根大理石模样的柱子支撑,入口正对着的是清真寺主建筑,青绿色圆顶,庭院两侧纵向建有两个较小的圆顶建筑,庭院外墙四角有4个巨大的宣礼塔,院中有一个用来放置《古兰经》的大理石斜面供台,当地人传说从台下爬过的女子会多子多福。

就细节而言更是美不胜收,清真寺外面镶嵌着乌釉瓷砖、马赛克和雕刻着各种花纹的大理石制品,寺内有壁画,大多数壁画有统一风格,一般是在蓝色的背景上点缀用纸浆制作的敷金浮雕花纹和椭圆形花朵图案,形成天然的类似植物花纹一般的效果。

古里阿米尔陵 丝绸之路的衰亡

帖木儿毫无疑问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荣耀,虽然他残暴。近1000年前,撒马尔罕已被成吉思汗攻克并屠城,几近荒芜。帖木儿经过9年残酷的征战,到了1395年,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东土耳其、高加索地区、印度的北部地区都臣服在他的脚下。帖木儿选定撒马尔罕作为国都,在整个庞大王国里劫掠金银珠宝,抓捕能工巧匠,并把他们大量带到撒马尔罕,这个城市由此成为中亚乃至世界财富和奢华的中心。

然而,盛极而衰。

从雷吉斯坦往南,便是古里阿米尔陵,帖木儿和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长眠于此。坐在帖木儿陵墓巨大的蓝色穹顶下,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刀光剑影、人仰马翻,从征服者到被征服者,其实也很短暂。

古里阿米尔陵是一座砖石砌成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有一个巨大的拱门和一个蓝色穹顶,雄伟壮观、富丽庄严。向导说,事实上,帖木儿已经在一个叫沙赫里萨布兹的地方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坟墓,古里阿米尔陵本来是他在1404年为先他而去的孙子、他心目中的继承人穆罕默德·苏丹修建的。阴差阳错的是,1405年冬,正打算攻打中国的帖木儿意外死于肺炎,但当时返回沙赫里萨布兹的道路被雪封锁,于是他只能被安葬在这里。

和所有的穆斯林陵墓一样,石头算是墓碑,真正的墓穴一般都在下面的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帖木儿的墓碑居中,是一整块深绿色的玉石。入内参观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基本都心怀虔诚地瞻仰并祷告。

同样,所有的乌兹别克斯坦人都会向你绘声绘色地讲述帖木儿的诅咒:1941年,前苏联的一位人类学家打开了墓穴,墓穴内有一行碑铭,大意是打开这座墓穴的人将被一个比帖木儿更可怕的敌人所打败,第二天,希特勒就闪电进攻前苏联。

随着帖木儿的死去以及帝国的没落,也随着丝绸之路的衰亡,更因为乌兹别克人昔班尼取前者而代之,并将国都迁往布哈拉,撒马尔罕日渐萧索。19世纪末一场大地震过后,这里几乎被彻底遗弃了。

好在传说还活着。

古代丝绸之路

撒马尔罕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早就有了来往。唐贞观九年十一月,撒马尔罕的使臣再次到长安。此前的七月,他们已经献给李世民一头凶猛的雄狮,而这一次,他们带来的是金桃和银桃树。李世民把金桃和银桃都种植在皇宫的御苑里,金桃金黄如黄金,银桃洁白如白银。但它们没有留传下来,我们无福品尝它们的美味。

在中国的史书中,撒马尔罕被称为康居、康国、悉万斤、萨末鞬或飒秣建国。当地居民为粟特人。公元前140年至126年,中国的使者张骞越过了中亚广袤的土地,向西方探索。对于一向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的大汉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旅程,在张骞所走过的地方,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汉朝人的想象的维度上,凿出了一个孔洞,从这个孔洞里他们看到了从来就不曾想过的,也不曾见过的异域的物产和文明。

丝绸之路带来了四方奇珍异宝是情理中的事,但当我们翻读史书的时候,里面的记载却远远超过了想象,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汉书·西域传》里说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明珠、文甲、通犀之类的奇珍充盈于汉天子的皇宫,龙文、鱼目、汗血马遍布于黄门(外国人管理机构),而巨象、狮子、猛犬、大雀(鸵鸟)之类的异兽喂食于皇家园林之中。“于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营千门万户之宫,设酒池肉林”,以招待四夷之客。

Tips

签证

如果是自由行,一般要有乌兹别克斯坦旅行社出具邀请函,然后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登记,并发给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馆或上海总领事馆一个许可证号码,之后办理签证。

地址:吴淞路258号801室

电话:021-63071896

到达

乌兹别克斯坦航空有从北京直飞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航班,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可以选择火车或汽车。从塔什干可以乘火车到达撒马尔罕,早上一大早出发,大约4个小时,中午时分你就可以抵达著名的撒马尔罕城。

下榻

老城区有很多私人旅馆,可选余地很大,店主一般都会英语,设施都不错。大型老式酒店慎选。

美食

到撒马尔罕吃饭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各种饭店、餐厅掩映在树荫碧草之间的街道旁,与各种风格的民宅建筑融为一体。这里著名的、也是主要的饮食是抓饭、烤肉、烤馕,也有蔬菜。

注意事项

乌兹别克斯坦外汇管制严格,入境时要详细填写海关申报单,尤其是在随身携带现金栏目中,一定要清楚写明入境时携带的现金。离境时,还要填写另一张相同的表格,也需详细写明手头还剩下多少现金。

另外,乌兹别克斯坦实行外国人临时居留登记制度,必须在抵达3天内持护照办理临时居留登记,游客一般都可以在酒店办理,前台会在你的护照上贴一个卡片,上面有护照号码和入住离开日期。

1.直到今天,信步走在撒马尔罕街头,依然会为千年前极盛时期的文明震撼不已。

2.帖木儿为撒马尔罕留下了华美的建筑,大部分由砖石砌成,有一个巨大的拱门和一个蓝色穹顶,雄伟壮观。

3.金碧辉煌的帖木儿陵墓内部,中间墨绿色的玉石墓碑是帖木儿的墓碑。

4.撒马尔罕大市场是生气蓬勃的地方,有大堆丰美的瓜果、香料、干货、织物,人声鼎沸,让人觉得丝绸之路余温仍在。

帖木儿毫无疑问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荣耀。直至今日,走在帖木儿昔日占领的疆土上,他的影子仍无处不在。正是在他的时代里,撒马尔罕成为了一个传奇般的都城。

是战争者也是建筑师

建筑是帖木儿留给撒马尔罕最宝贵的艺术遗产。在撒马尔罕,不论你去参观任何古迹,都无法回避帖木儿这个名字,因为帖木儿是撒马尔罕的魂魄和象征。对撒马尔罕的早期记载是由亨利三世的驻撒马尔罕大使克拉维约(Ruy Gonzalez de Cavijo)完成的,他担任大使的时间从公元后1403至1406年。他发现这座城市处于不断的建设中,“帖木儿为纪念他岳母而建造的清真寺,刚一完工就发现大门有缺点,他说门框太低,必须拆掉重做”。帖木儿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而且苛求完美,“尽管帖木儿已经年老,且身体虚弱,几乎睁不开眼,简直站不起来,只能坐着轿子被抬来抬去,但他仍决心监督这座清真寺的重建工作”。

在撒马尔罕,雄伟建筑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帖木儿时代。有研究说,帖木儿时代的建筑师有明确的分工,是以“车间”为劳动团体组织在一起的,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主要从事砌体工程,一部分承担土木建构,第三部分负责装修工作——雕刻、用瓷砖敷面,进行建筑装饰绘画。建筑师们通过严格的分工合作,使空间和拱顶系统的计算准确无误,砖砌表面尽善尽美,敷面图案繁复多变。

在建筑设计、工程实施和装修技术方面,知识渊博的建筑师是领军人物,他集设计者和工程的直接责任者于一身。在帖木儿时代建筑工程师的地位不低,《帖木儿法典》中,“社会阶级分为十二级”,建筑师为第八级。据说这一时期,中亚已形成了以应用数学为基础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师在草拟的图纸、拱门的建造、几何图案的设计和钟乳石的造型方面均采用数学方法进行总体设计,按比例进行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确定拐角和复杂的多角形建筑形式和结构。数学和几何学的运用使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比例匀称、布局美观、整体和局部协调。

令人惊叹的奢华

撒马尔罕这座城市被周长8公里的深沟和高墙环绕,从城门有路通向市中心,市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市场,手工艺人因不同产品项目被集中在不同市场中。尽管撒马尔罕城在不停地施工,绿化仍然很好,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花园,从札拉夫尚河引渠灌溉,大树冠的悬铃木形成浓密的树荫,点缀着高高的杨柳树与果树。在市区很多喷泉和水池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增添了凉爽与舒适的感觉。

城墙之外,同样的绿色和灌溉区向外扩展,以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帖木儿本人亲自监督营建了两个大花园:“新花园”和“悦心花园”。他在这里招待了克拉维约等大使。帖木儿的军事行动好像是为美化与充实撒马尔罕城而发动的,他不但抢走财宝,也俘虏手工艺工人,他从印度波斯和叙利亚抓来制瓦工、建筑师、宝石雕琢工人、玻璃制造工、画师……在他的监督下建造了如此美丽漂亮的撒马尔罕城。

“帖木儿在果园中招待客人,果园中有很多小巧玲珑的帐篷为他们遮挡阳光。这些果园都是四周筑墙的封闭式建筑,大门样式单一而雄伟壮观,它们是优美的砖砌建筑,用金黄色和蓝色琉璃瓦装饰。围墙之内有果树遮荫,还有弯曲的小径和安装有喷泉的方形水池,水上面漂浮着美丽的红苹果,很多帐篷挂着彩色挂毯遮荫。这些挂毯花样繁多,有一些绣花图样精美,另一些则简朴大方。”

克拉维约的《出使帖木儿帝国》非常详尽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当时帖木儿王朝最鼎盛时期的撒马尔罕等城市的情况,在他的叙述中,不管街道、喷水池、果园或城市人民生活的水平都是惊叹号的结尾,尤其是帖木儿招待宾客所用的器皿不是纯银就是镀金的,所摆出的排场是当时欧洲国家所望尘莫及的,每一处几乎都体现整个帖木儿王朝鼎盛时期的奢华。

1.在撒马尔罕,雄伟建筑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来自帖木儿时代。

2.撒马尔罕的建筑师们通过严格的分工合作,使空间和拱顶系统的计算准确无误,砖砌表面尽善尽美,敷面图案繁复多变。

3.撒马尔罕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如今的撒马尔罕人过着平淡的生活。

关于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也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东北至塔什干的铁路距离为270公里,南至阿富汗国境为249公里,此为丝绸之路西段(北路)必经之地,为当时印度、波斯、突厥、中国等商贾交流买卖重镇,汉代曾称此地为“康居”,融合了印度、伊朗、蒙古、中国及欧洲文化。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世纪名为马拉坎达,曾为索德候国的都城,公元329年被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从6至18世纪先后被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和伊朗人占领,1868年并入俄罗斯帝国,1924至1930年为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的首府。11世纪时,撒马尔罕开始筑城墙防御,街道从市中心向六座城门辐射,俄罗斯占领后拆除了城墙和城门,迄今全城还留有14至17世纪的清真寺与陵寝。在1871年开始,古城分为旧城与新城,新城区全是苏维埃式的建筑,如俄罗斯剧院、综合大学。

由于撒马尔罕地处丝绸之路上,古迹林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中。天青色的圆顶建筑、精致的花样彩瓦、玉质碑墓、大理石栏栅,以及白金似的棉花田,衬托出撒马尔罕如梦幻般的美丽。

雷吉斯坦广场 撒马尔罕之心

作为历史名城和兵家必争之地,撒马尔罕一次次经历烈火焚城,又一次比一次更加壮丽地重建起来,几千年屹立不倒。也正因此,直到今天,信步走在雷吉斯坦广场上时,依然会为千年前极盛时期的伊斯兰文明震撼不已,巨大的拱门、高耸入云的宣礼塔、深蓝色的穹顶、繁复而细密的花纹、极富想像力的造型与色彩,都仿佛在诉说古城曾经的富庶,也难怪整片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雷吉斯坦的意思是“沙地”,是整个文化遗产区的中心。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由三座经学院组成,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经学院,那些年代更久的都毁于成吉思汗的铁蹄了。这一地区曾经频发地震,但它们却岿然不动,足以证明建筑者工艺的精湛。

最左边的是兀鲁伯经学院,建于1417-1420年,兀鲁伯是帖木儿的孙子,一个学者型的君王,也是一个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

中间的是吉利亚-科里(意为“镶金的”)经学院,建于1646-1660年。内部富丽堂皇,穹顶用黄金覆盖,祭坛涂红色的底漆,再用比头发还细的金丝嵌饰,灯光照耀下非常炫丽,是撒马尔罕极盛时代的象征,所有游客进去仰头一望无不瞠目结舌。

右边的是舍尔-多尔(意为“虎”)经学院,建于1619-1636年。在正面拱门的顶上两侧,画着两只老虎,背上是两个象征着太阳的人脸。那两张脸很有日本浮世绘的风格。

这些经学院中,兀鲁伯经学院是15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本人还曾亲自上课,甚至允许女子来听课。

室外是中亚的炎炎烈日,但走入曾经的经学院里昏暗的小教室,顿觉清凉。经学院里面的建筑一般分两层,下层是教室,上面就是学员们的寝室。经学院的门一般都很小,走进去必须低头弯腰,据说这样的设计就是要让人产生恭敬感。

不过,如今这些经学院的房间都变成了艺术品和纪念品商店,工匠们安静地按照传统技法雕刻木器和铁器,女人们则使用古老的印染和纺织技术编织地毯。院子里还会上演各种面向游客的演出,包括民族歌舞和时装表演,游客可以边吃边看。

比比哈奴姆清真寺 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如果嫌雷吉斯坦的商业气息太浓,不妨移步四周,撒马尔罕最负盛名的遗迹旁边就是当地的寻常人家。从雷吉斯坦的经学院步行前往比比哈奴姆清真寺时,会经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你会被烤馕作坊的香味吸引。热情的主人召唤我们进屋,制馕的师傅双手上下翻飞,将揉好的面皮贴在一块块椭圆形的石头上成型,然后直接放进旁边的砖砌烤炉,几分钟,烤馕新鲜出炉,另外一位师傅简单打理后,就头顶一筐满满的馕奔向旁边的巴扎(市场)了。

这在1000多年前就已存在,帖木儿的后裔、印度帖木儿王朝的开创者巴布尔1497年在其回忆录里就写道:“撒马尔罕有一个特点,为其他城镇所罕见,即每一行业各自划分了集市,互不混杂。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那里有高明的烤匠,烤出的馕很好。”

穿过喧闹的大巴扎就是美丽的比比哈奴姆清真寺,它曾经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仅大门就达到35米高,但是在1897年的一次地震中轰然倒地,现在的清真寺是在原地复建的,而且工程尚未完全完工,至今还可以看到脚手架,很多殿堂还是断壁残垣,成为鸟类天堂和今人涂鸦的乐园,倒也别有一番苍凉的风味。

任何一个伟大建筑一般都有一个离奇的传说,向导说,帖木儿的妻子比比哈奴姆想给在外打仗的帖木儿一个惊喜,下令修建这座清真寺。谁知道建筑师却疯狂地爱上了她,并说如果不吻她一下,清真寺就无法按期完工。结果,清真寺是如期建成了,但亲吻留下的痕迹也被帖木儿发现了,他立即将建筑师斩首,并且下令女人以后必须戴面纱以免勾引男人。

传说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爱情的力量似乎真的伟大——这座清真寺的雄伟与细节的美丽有目共睹。清真寺呈四方形,有回廊环绕,回廊顶盖由300多根大理石模样的柱子支撑,入口正对着的是清真寺主建筑,青绿色圆顶,庭院两侧纵向建有两个较小的圆顶建筑,庭院外墙四角有4个巨大的宣礼塔,院中有一个用来放置《古兰经》的大理石斜面供台,当地人传说从台下爬过的女子会多子多福。

就细节而言更是美不胜收,清真寺外面镶嵌着乌釉瓷砖、马赛克和雕刻着各种花纹的大理石制品,寺内有壁画,大多数壁画有统一风格,一般是在蓝色的背景上点缀用纸浆制作的敷金浮雕花纹和椭圆形花朵图案,形成天然的类似植物花纹一般的效果。

古里阿米尔陵 丝绸之路的衰亡

帖木儿毫无疑问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荣耀,虽然他残暴。近1000年前,撒马尔罕已被成吉思汗攻克并屠城,几近荒芜。帖木儿经过9年残酷的征战,到了1395年,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东土耳其、高加索地区、印度的北部地区都臣服在他的脚下。帖木儿选定撒马尔罕作为国都,在整个庞大王国里劫掠金银珠宝,抓捕能工巧匠,并把他们大量带到撒马尔罕,这个城市由此成为中亚乃至世界财富和奢华的中心。

然而,盛极而衰。

从雷吉斯坦往南,便是古里阿米尔陵,帖木儿和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长眠于此。坐在帖木儿陵墓巨大的蓝色穹顶下,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刀光剑影、人仰马翻,从征服者到被征服者,其实也很短暂。

古里阿米尔陵是一座砖石砌成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有一个巨大的拱门和一个蓝色穹顶,雄伟壮观、富丽庄严。向导说,事实上,帖木儿已经在一个叫沙赫里萨布兹的地方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坟墓,古里阿米尔陵本来是他在1404年为先他而去的孙子、他心目中的继承人穆罕默德·苏丹修建的。阴差阳错的是,1405年冬,正打算攻打中国的帖木儿意外死于肺炎,但当时返回沙赫里萨布兹的道路被雪封锁,于是他只能被安葬在这里。

和所有的穆斯林陵墓一样,石头算是墓碑,真正的墓穴一般都在下面的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帖木儿的墓碑居中,是一整块深绿色的玉石。入内参观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基本都心怀虔诚地瞻仰并祷告。

同样,所有的乌兹别克斯坦人都会向你绘声绘色地讲述帖木儿的诅咒:1941年,前苏联的一位人类学家打开了墓穴,墓穴内有一行碑铭,大意是打开这座墓穴的人将被一个比帖木儿更可怕的敌人所打败,第二天,希特勒就闪电进攻前苏联。

随着帖木儿的死去以及帝国的没落,也随着丝绸之路的衰亡,更因为乌兹别克人昔班尼取前者而代之,并将国都迁往布哈拉,撒马尔罕日渐萧索。19世纪末一场大地震过后,这里几乎被彻底遗弃了。

好在传说还活着。

古代丝绸之路

撒马尔罕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早就有了来往。唐贞观九年十一月,撒马尔罕的使臣再次到长安。此前的七月,他们已经献给李世民一头凶猛的雄狮,而这一次,他们带来的是金桃和银桃树。李世民把金桃和银桃都种植在皇宫的御苑里,金桃金黄如黄金,银桃洁白如白银。但它们没有留传下来,我们无福品尝它们的美味。

在中国的史书中,撒马尔罕被称为康居、康国、悉万斤、萨末鞬或飒秣建国。当地居民为粟特人。公元前140年至126年,中国的使者张骞越过了中亚广袤的土地,向西方探索。对于一向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的大汉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旅程,在张骞所走过的地方,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汉朝人的想象的维度上,凿出了一个孔洞,从这个孔洞里他们看到了从来就不曾想过的,也不曾见过的异域的物产和文明。

丝绸之路带来了四方奇珍异宝是情理中的事,但当我们翻读史书的时候,里面的记载却远远超过了想象,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汉书·西域传》里说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明珠、文甲、通犀之类的奇珍充盈于汉天子的皇宫,龙文、鱼目、汗血马遍布于黄门(外国人管理机构),而巨象、狮子、猛犬、大雀(鸵鸟)之类的异兽喂食于皇家园林之中。“于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营千门万户之宫,设酒池肉林”,以招待四夷之客。

Tips

签证

如果是自由行,一般要有乌兹别克斯坦旅行社出具邀请函,然后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登记,并发给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馆或上海总领事馆一个许可证号码,之后办理签证。

地址:吴淞路258号801室

电话:021-63071896

到达

乌兹别克斯坦航空有从北京直飞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航班,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可以选择火车或汽车。从塔什干可以乘火车到达撒马尔罕,早上一大早出发,大约4个小时,中午时分你就可以抵达著名的撒马尔罕城。

下榻

老城区有很多私人旅馆,可选余地很大,店主一般都会英语,设施都不错。大型老式酒店慎选。

美食

到撒马尔罕吃饭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各种饭店、餐厅掩映在树荫碧草之间的街道旁,与各种风格的民宅建筑融为一体。这里著名的、也是主要的饮食是抓饭、烤肉、烤馕,也有蔬菜。

注意事项

乌兹别克斯坦外汇管制严格,入境时要详细填写海关申报单,尤其是在随身携带现金栏目中,一定要清楚写明入境时携带的现金。离境时,还要填写另一张相同的表格,也需详细写明手头还剩下多少现金。

另外,乌兹别克斯坦实行外国人临时居留登记制度,必须在抵达3天内持护照办理临时居留登记,游客一般都可以在酒店办理,前台会在你的护照上贴一个卡片,上面有护照号码和入住离开日期。

1.直到今天,信步走在撒马尔罕街头,依然会为千年前极盛时期的文明震撼不已。

2.帖木儿为撒马尔罕留下了华美的建筑,大部分由砖石砌成,有一个巨大的拱门和一个蓝色穹顶,雄伟壮观。

3.金碧辉煌的帖木儿陵墓内部,中间墨绿色的玉石墓碑是帖木儿的墓碑。

4.撒马尔罕大市场是生气蓬勃的地方,有大堆丰美的瓜果、香料、干货、织物,人声鼎沸,让人觉得丝绸之路余温仍在。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