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45天速成鸡”引发了消费者的惊呼和担忧。人们想知道这些鸡是否吃了太多激素甚至“问题饲料”才会如此“畸形生长”。这种“速成动物”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关于它的安全性、口感及食用价值一直争议不断。《环球时报》记者对“速成鸡”利弊在多国进行了调查。
美国工业化肉鸡养殖始于上世纪20—30年代,但这种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生产方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2008年,由艾美奖得主罗伯特·肯纳执导、历时3年拍摄的纪录片《食品公司》,以一个个令人震惊的镜头揭露了农业工厂真实的生产方式,击碎了观众对美国食品的美好想象,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激起美国民众对天然有机食品的追求。
在美国,普通超市里卖的动物肉基本都是速成的。以速成鸡为例,外形上鸡不像鸡。一只鸡往往重四五斤,鸡胸更是硕大无比,看着像鹅。口感上,鸡没鸡味,鸡肉纤维明显比农家鸡粗,吃到嘴里不香,味如嚼蜡。不过许多人认为,鸡肉从奢侈品变成家常菜,工业化、规模化是最大功臣,口感的牺牲是必然代价。
按照日本赫巴德协会和加拿大罗杰斯《麦克琳》杂志的数据,美国的肉鸡生长周期呈越来越短的态势,如新罕布什尔州奥尔波尔的赫巴德养鸡场,其肉鸡饲养周期在二战时约为150天左右,采用科学育种、标准化饲料和“无窗化笼舍”后,1970年周期(从孵化至长到1.8公斤,符合投放市场标准)需53天,2000年前后已缩短至35天。如今则稳定在33-45天之间。如此高速生长,品种是关键,目前的肉鸡品种是从150个品系的鸡中反复育种改良而得。1945年开始,美国食品销售大鳄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举行了3次“未来鸡”比赛,对肉鸡进行评级,包括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和鸡胸和鸡腿肉量等。1952年,肉鸡已经超过农家鸡,成为美国鸡肉的主要来源。1985年,美国肉鸡消费量超过猪肉。1992年,肉鸡消费量超过牛肉。到2010年,美国肉鸡销售量约为1670万吨。2010年,泰森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商。
由于受到泰森公司的阻挠,纪录片《食品公司》想拍摄该公司肉鸡生产工厂的计划搁浅,为美国第三大肉鸡生产商珀杜农场生产肉鸡的卡罗尔女士勇敢地站出来,接受了采访。卡罗尔戴上口罩走入鸡舍。鸡舍里臭气熏天,污秽不堪,数万只鸡挤在一起。这些鸡为了抗病都注射过多种抗生素,并因骨胳和内脏的发育跟不上胸部的发育,走不了几步就摔倒,六七个星期是它们的生命历程。鸡胸大是因为肉鸡公司根据美国人爱吃鸡胸的特点,重新对鸡进行了“设计”。牛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在一家牛肉生产厂,牛整天站在脚踝高的粪便中,吃不到草饲料却成天吃玉米饲料,结果不少牛胃都出了毛病。近年来在美国流行并使多人致病甚至死亡的0157H7大肠杆菌,就与牛的这种饲养方式有关。不过,这些动物肉在超市里被小块分割,包装精美,令人难以想象它们的来源。
由于采用严格卫生管理和标准化饲料,现在的美国工业化肉鸡的营养价值和卫生情况一般都能得到保证,“什么都喂”、“饲料有毒”等说法是以讹传讹。肉鸡生产使用的是标准化配方饲料,“什么都喂”不但喂养效果不佳,而且成本反倒比饲料更高,是得不偿失、无利可图的。“生长激素”也是子虚乌有(优选肉鸡品种的生长速度已非常快)。不过饲养过程中大量喂食抗生素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有报道称,加拿大肉鸡孵化厂给小鸡注射用来治疗多种人体感染的头孢菌素类药物。2009年,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发现,肉鸡孵化厂可导致人对这类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著名医疗杂志《柳叶刀》说:“不断有证据表明,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起作用,原因是养禽业大量使用该药物。”卡罗尔说,鸡吃了抗生素,人再吃鸡,抗生素也就传给人。因为常年养鸡,她对所有抗生素都过敏。
英国肉鸡分“速成价”和“自然价”
虽然不会有英国人在走进炸鸡店买午餐时问服务员,“我吃的是不是速成鸡肉?”,但是摆上桌面的硕大炸鸡腿让人们心中有了答案。除了一些价格较高的连锁快餐店坚持购进自然生长的肉鸡外,很多店家都会选用低成本的速成肉鸡,但面对便宜的价格,很多消费者也都默默接受。
在英国的超市里,12支鸡翅一盒只要1.2英镑(1英镑约合10元人民币),而一只硕大的肉鸡只要4英镑。这样的鸡肉如果做成鸡汤,就完全淡而无味,消费者买回家后只能选择红烧或是油炸,用各种调料填补滋味。想吃到有滋有味的肉鸡也不是不行,但这样的一只“土鸡”在英国超市里的价格往往要10英镑左右,让一些英国人觉得“还是太贵”。除了鸡肉之外,各种猪肉,鱼类也一样有“速成价”和“自然价”之别,价钱通常也会相差一倍。
英国家禽业协会的发言人彼得·布莱德诺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英国主要从巴西以及南美洲一些国家进口鸡肉,这些主要都是速成肉类。一般自然生长的鸡需要4个月以上,速成鸡只要1个多月就可以,速成鸡因为食用催化饲料,体格又大又重,往往是自然生长鸡的一倍。路透社早前曾引述当时英国政府部门出资展开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英国有超过1/4肉鸡被喂得过肥,加之养鸡场饲养密度大,导致它们行走困难。
英国布利斯托尔大学动物食品科学系研究员托比·诺尔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速成鸡干而无味,没有自然生长的肉鸡散发出的香味和水分。虽然吃速成鸡不会有太大危害,但这样的肉几乎毫无营养。诺尔斯说,很多营养学家都指出速成动物体内的抗生素问题,这的确非常麻烦。英国研究机构建议人们在没有明确政策出台前,尽可能少地选择速成动物制成的肉类产品。
日本鸡上市前停药七天
鸡肉也是日本常见食物之一。除了从中国等地进口外,日本的农家也有很多养鸡场,其中既有速成鸡(也叫肉食鸡),也有散养的笨鸡。在日本超市里,速成鸡并没有特别标识,但散养笨鸡或当地名牌品种的鸡肉会被特别标出。因为本地产笨鸡等要比速成鸡价格贵。而日本产的速成鸡又比进口的贵一些。消费者通过价格就可以知道鸡肉是否“速成”。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日本每年约有19亿只速成鸡上市。由于日本对速成鸡的饲养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人们对这种鸡肉没有特别抵触。如日本农林水产省设有《家畜生产阶段卫生管理指针》,其中规定,速成鸡在上市前7天内必须保持24小时照明,以减少体内抗菌素等的滞留,在上市前7天必须喂食“休药饲料”,即不含抗生素的饲料。农林水产省的《动物福祉对应速成鸡饲养管理指针》还规定,速成鸡的饲养密度不得超过每平方米16只,降低让鸡感到紧张和恐怖的噪音等,要保证速成鸡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在雏鸡饲养阶段,必须提前彻底清除鸡场粪便,并用水进行清洗和消毒。雏鸡在严格的光线管理和饲料管理下,大约饲养51天到55天左右才能上市,一般上市时的体重要保持在2.5到3公斤之间。
速成鸡不是激素催的
针对近日被热炒的“肯德基白羽鸡45天速成”事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45天速成不算短。把白羽鸡称速成鸡是不准确的,应该叫快大型白羽肉鸡。这种鸡在市场占60%左右。”朱毅认为,白羽肉鸡吃不到2斤饲料就能长出一斤肉,从效率而言极大满足了人类对动物食品的需求。
“在中国,速成鸡、速成猪、速成鸭被用于餐饮,是很普遍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牛和羊还好一些,城市里卖的鸡肉和猪肉,大部分都是规模化养殖出来的,鸡一般40多天、猪一般3个月就出栏了,而以前传统农户散养的“土鸡”至少需要养100—150天,猪要养一年。
朱毅认为,在营养价值方面,白羽肉鸡和以前散养的土鸡没什么显著性差异,但因为白羽鸡喂养的时间短,其肌间脂肪和风味物质沉积得过少,所以吃起来不那么鲜美。郑风田认为,速生动物的体质跟正常生长的一定有差异。因为生长期短,又没有任何活动空间,鸡和猪的体质就特别弱,容易生病,为了规避各种疾病,就需要喂养抗生素。现在的养殖业抗生素滥用成灾。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激素等饲料添加剂,会引起动物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同时会使有害的细菌和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结果导致更多的滥用,恶性循环。抗生素残留过多会带来许多问题。不管是在人体内还是自然环境中,时间长了,抗生素都可能促进病菌抗药性的产生。这会损害人体免疫机能,也会降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据介绍,2006年1月,欧盟就已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生长素、抗生素作为添加剂。虽然美国目前没有明确禁止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正密切关注农业中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日益流行之间的联系。大多数行业组织表示:农业上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关系研究是科学薄弱环节。这方面,我国一直欠缺相关研究。
朱毅认为,在动物福利方面,集中喂养的确做得不太好。如果能改善鸡的生长空间和环境,让它们能在阳光下自由表达天性,就能提高鸡本身的免疫能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养鸡是肯定不用激素的”,朱毅说,鸡的生长周期太短,不适合用激素,如果乱用反而会导致积水或生病。抗生素是肯定会用的,如果休药期没控制好,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有统计显示,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吃下的药当中的抗生素高达138克,与之相比,鸡肉中那点残留就相形见绌了。在安全性方面,散养的鸡也不一定就比集中喂养的高,“因为你不知道它是否吃过霉变或农药残留过多的食物”。
郑风田认为,透明化生产是安全食物的一大趋势,应让更多的生产环节变得透明,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及恐慌。鸡的生长周期是多少?是工厂化养殖出来的,还是农民的土鸡?这些都应该在产品标签上注明。
(本报驻美国、英国、日本特约记者 徐康 纪双城 孙秀萍本报特约记者陶短房 本报记者 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