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话不能登大雅之堂,污秽、性、动物都是脏话的来源。不过不容否认,脏话是习俗的一部分。本版文章会带您透过脏话,一窥日本人、西班牙人、法国人的好恶心理乃至禁忌。
日本人过节对骂祈好运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卢昊】不少人认为,日语是“经过净化的优雅语言”,因为它有体系完整的敬谦语体,固定的“骂街词汇”相对偏少,而且这些咒骂通常“语气温和”。有研究认为,日语中常用的侮辱性词汇在20-30个左右,而且因为人们“碍于面子不愿使用”,有逐渐消亡的趋势。不过,有西方学者指出,其实一些日语词汇在日本文化环境中的“杀伤力”远超外国人的理解。现实生活中,日本人温文尔雅,而在特定场合,比如在通过对骂来祈福的节日上,则相互“破口大骂”,绝不留情。
国骂是“马鹿”
在日本被公认的“国骂”之一无疑是“马鹿”,指人智商低下、白痴、混账等。在关西则常以“阿呆”代之,多数日本语言学者认为,“马鹿”的读音源自于梵语“愚蠢之人”的日语音译,而其汉字写法则来自中国古代典故“指鹿为马”,包含愚弄他人之意。“马鹿野郎”过去是日本人张口就来的骂人话,现在被认为“有点过时”。在今天,“马鹿”和“阿呆”很多时候已经成为日本人亲友之间善意嗔怪,轻松调侃的话语。不过在工作环境和正式场合,这话还是会被认为具有一定侮辱意义。今天的日本人倾向于采用意义更宽泛、使用更灵活的“变态”、“无常识”和“不可理喻”等词汇来质疑对方智商,表达不快。
日本人“恶言恶语”另一重要来源是污秽、丑恶的东西。其中垃圾、大粪、渣滓等最常用。“粪”与其他咒骂词汇组合又产生新的骂人话,比如“粪野郎”(野郎意为小子,合起来意为混账家伙)、“下手粪”(大笨蛋)等。重视“形美”导致日本人针对外貌的侮辱性说法很多,譬如有一些日本评论家形容前首相小泉纯一郎“长相怪异”,讽刺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老残病丑”,而讽刺女性外表则用“萝卜腿”、“平胸”等词。
“虫子”和“鱼”是骂人话
在日语中,除了使用率较高、咒骂力度较强的“禽兽”一词外,虫子是最常用来表达贬义的一种生物。比如“泣虫”(爱哭鬼)、“弱虫”(胆小鬼)等骂人话皆出于此。日本人喜食的鱼类也是各种轻蔑性称谓的来源,如表示乌合之众的“杂鱼”一词,表示人很蠢笨的“鲑鱼”。
很多国家咒骂词中多含有性意味,日本人对性问题相对开放甚至不在乎,有长期在日本生活的美国评论家指出:“对他们而言,性与道德无关……因此性在日语中不是什么禁忌。”不过,在传统日本人看来,性生活靡乱依然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相对于带有性意味的侮辱,“杀死你”、“踩死你”或者“宰了他”等包含“死亡”的咒骂在日本人看来更有气概,也更直截了当。在观看激烈的体育比赛时日本观众常常这样骂。
对骂驱散恶灵
不少分析认为,日本人说脏话相对“言拙”,与其说是教育与素质问题,不如说是纪律和等级观念强制下的自我压抑。历史上,12世纪的镰仓幕府就在《武家法》中设定了所谓的“骂人罪”,在太平洋战争失败后,为了“整肃社会”,日本政府也曾专门立法惩戒说脏话的行为。而在今天,为了不成为“打破习惯的那一个”而遭到社会群体“无声的惩罚”,日本人在社交场合对脏话基本避而远之。有日本社会学者指出,在不快和压抑的情绪支配下,不少日本人并不习惯用语言宣泄,“他们通常是从愤怒的眼神一步跨越到激烈甚至致命的报复”。
不过,一些传统宗教习俗依然为日本人宣泄情绪,甚至相互对骂保留了空间,如被称为日本三大“奇特祭典”的“恶态祭”在日本的岛根县、枥木县、茨城县、长野县等一些城镇至今仍存在。这些祭典多举办于年初或年末,人们彼此“对骂”,借此“驱散恶灵”,一般认为,如果能“骂倒别人”,那么就能有好运。
西班牙好色男被骂“章鱼”
【环球时报驻西班牙特约记者 王方】西班牙骂人话丰富多彩,其中不少都颇有故事,令人从独特角度读懂西班牙。
“香肠”,西班牙家家户户每天都离不开,但“香肠”在西班牙语里还有另外一个意思——“贼”。“香肠”和“贼”怎么会有关系呢?传说很久以前有个西班牙人没钱买香肠,他吃的香肠全是偷来的,家里简直就像一个香肠大仓库。后来他偷窃时被抓住,警察把从他家搜出的香肠全部放在门口示众,那个贼的脖子上也被吊满香肠,路人看见都情不自禁地说“香肠,香肠”。打那以后,西班牙人就把“窃贼”叫“香肠”。
西班牙人称书呆子为“图书馆老鼠”。书呆子怎么和老鼠扯到一起了?原来这和 “啃”有关系。西班牙的老鼠喜欢“啃”书,把图书馆里的书啃得面目全非,残缺不全。所以西班牙人把在图书馆里“啃书”的人视为“图书馆老鼠”。“老鼠”在西班牙语中还有一个意思是“吝啬鬼”,如果西班牙人说某人是“老鼠”,就是说他是小气鬼。为什么西班牙人认为老鼠很小气?据说有位西班牙动物学家发现,老鼠把觅来的食物藏在一个只有它自己知道的地方,连自己的孩子也不给吃。他写了一篇题为“吝啬的老鼠”的论文,老鼠是“吝啬鬼”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西班牙还有一句和骂人话“婊子养的”有关的褒奖人的话“婊子她妈”,其故事非常耐人寻味。“婊子养的”是西班牙一句骂人狠话。然而“婊子她妈”在西班牙却不是骂人话,反倒是赞扬谁很棒的意思。数年前《环球时报》记者西班牙语考试得了高分,朋友路易斯闻听喜讯,却说:“是吗?真是婊子她妈!”听他用这样肮脏的语言来形容记者的成绩,记者顿时很恼火。可路易斯却解释说,这句话是加泰罗尼亚人称赞一个人时常用的话,虽不是高雅词,但绝没有贬义,甚至是一句赞扬用语,凡是碰到好事,加泰罗尼亚人出口就是这一句。路易斯解释说,自古以来,加泰罗尼亚人对妓女有很复杂的心态,既痛恨她们靠卖淫为生,又同情她们迫不得已。
传说百年前,有一位母亲知道自己的女儿瞒着家里弃学,靠卖淫来养家,为了让女儿跳出火坑,她毅然自己去卖淫,让女儿继续上学,最后这位母亲死于性病。这位母亲的行为究竟对与错姑且不论,但是她的母爱精神却感动了加泰罗尼亚人。打那以后“婊子她妈”便成了褒义词。
西班牙的斗牛世界闻名,西班牙人有一句和斗牛有关的骂人话:“头上长角的男人”,这是骂男人被妻子背叛,相当于中国的“戴绿帽子”。因为妻子背叛了丈夫,导致丈夫愤怒得像公牛一样用角来进行报复,无法阻挡。还有个词是说男人好色,那就是“章鱼”,因为章鱼的本事是会“抱”,张开手脚就抱是章鱼的本能,因此西班牙人把对女人动手脚的色狼叫“章鱼”。反之,“火车”则是形容男性风流多情,魅力很大。火车能承载成千上万的乘客,魅力男则会令成千上万的女子自愿搭载。西班牙王储就曾有“西班牙火车”的雅号。
法国干酪红酒都用来骂人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潘亮】据《环球时报》记者在法国生活多年的观察,优雅浪漫的法国人讲粗话不大讲究时间、环境和对象,下属可以大骂上级,总统也可以对平民“动粗”。法国人的骂人话花样百出。“大便”、“屁股”是常用的骂人话, 有法国特色的骂人话如:“装红酒的酒囊”形容酒鬼,“智商不及一只牡蛎”骂人愚蠢。
大学历史老师文森告诉记者,当代法语中的粗话和侮辱语来源有三大类,最常见的就是那些跟身体“令人耻辱”的部位有关的粗话。这其中法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大便”。如足球比赛中法国队不敌西班牙队提前出局,失望的法国球迷发泄不满,就说“真是一支‘大便’球队”。当法国人形容毫无价值、毫无道德的人时,会狠狠地说“简直就是土耳其式蹲厕里的残渣”。当法国人形容某人某事很无聊,很烦的时候,也常“轻描淡写”地吐出“某某烦得真令人想大便(或者便秘)”一句。“屁股”作为身体一部分也是粗话,而前总统萨科齐曾当众使用的一句粗话“蠢货”,原意是“女人生殖器”。
法国人使用的粗话也常跟动物有关,比如说“胆小如淋湿的母鸡”,“脾气暴躁得似恶狗”,“丑得赛过金枪鱼”,“伪善得好比蟑螂”等。不过同为昆虫,跳蚤在他们眼里却很可爱,法国人喜欢称呼心爱的人为“我亲爱的跳蚤”,让外国人很费解。
法语中第三类侮辱语跟宗教有关,最初用以亵渎神灵。在宗教盛行的年代,在贬义语中使用上帝之名是被禁止的。与此相关的侮辱语多少都对宗教词汇做了改动,最严厉的脏话有“我不承认上帝”、“以上帝之血”、“以上帝之死”等等。这些语言在法国本土已经退出使用,在加拿大魁北克法语区仍然很流行,成为语言学家用来研究俗语演变的样本。
此外,法国也拥有一些独具法国特色的骂人话,比如用“卡门贝干酪一样的脸”形容人难看,用“装红酒的酒囊”形容酒鬼,用“智商不及一只牡蛎”形容人愚蠢等。
最近法国还出现一些紧跟时代节奏的骂人话,比如“微软程序直接生成的家伙”和“苹果iMac电脑般的脸”就分别代表了“不会思考之人”和“长得像呆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