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2月3日,美国海军在“企业”号(CVN65)航母机库为这艘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举行退役仪式,约400名水手、老兵和舰员家属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大西洋舰队航空兵司令向“企业”号的最后一任舰长颁发集体卓越奖。这是美军第八艘以“企业”为名的军舰,第九艘被冠以“企业”号名称的核动力航母是计划于2027年服役的美军下一代“福特”级核动力航母(USS Enterprise CVN80)。
世界核动力航母的“探路者”
美国通过建造“企业”号核动航母开创了世界核动力航母的“先河”。航空母舰由常规动力跨越到核动力,不仅是“称呼”和“动力技术”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从根本上造成了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变化,甚至带来了作战模式的变化。核动力航母的核心就是作战持续力、自给力有了大幅提高,这就是美国人当时坚决耗费巨资在航空母舰上发展核动力的最主要原因。但好事多磨,“企业”号在“长滩”号、“班布里奇”号核动力舰艇的伴随下取得环球大航行的成功之前,美国海军与美国国会之间在是否建造核动力航母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其结果使得“企业”号建造计划险些夭折。
争论的焦点问题是:虽然核动力具有很多优点,但问题是建造核动力航母必然会耗费巨资。在常规动力航母方面美国已经独步全球了,还有必要发展这种核动力航母吗?美国海军在建造“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之后,还继续建造了两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原来的“小鹰”号、“美国”号、“肯尼迪”号全部准备建成核动力航空母舰,但是最后只建造了两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由此可见争论的激烈。同时,也可以看出,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充分暴露了“这种走一步,退两步,再进一步,再退两步的犹豫”。
“企业” 号航空母舰,绰号“大E”为“企业”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在“尼米兹”级服役之前曾是世界最大的军舰。它是美军第八艘以“企业”为名的军舰,舰名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军俘获并更名的一艘英国单桅纵帆船。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企业”号的优越性不言而喻。平常军舰需要加油,核动力不需要如此费时费力,只要一次性为核动力航母装好核燃料,可以保证这艘航母航行10年。
更重要的是,核燃料的密度非常大,核动力省下来的锅炉、燃油空间,可使航空燃油的装载量从普通动力航空母舰的6000吨增加到11000吨;此外,常规动力航母排出的气体和气流会腐蚀战斗机,对战斗机的性能造成影响,可核动力航母使用的核燃料没有排烟,没有这一后顾之忧。
然而,“企业”号航母的建造资金超过之前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弗莱斯特”级一倍以上,高达4.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舰上众多的设备及舰载机的费用。1990年,美国国防部曾对“企业”号进行过一次改装,耗资高达14亿美元。这样大量的资金消耗,也是美国政府在发展核动力航母方面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企业”号环球大航行的成功,美国海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美国国会也因此批准了新一轮的国防预算,其结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诞生了。
多项航母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企业”号航母是在1958年2月4日开工,1960年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1979年到1982年3月进行了燃料补给和现代化改装,岛式上层建筑进行了重新布置,加装了“海麻雀”舰空导弹。直到21世纪初,“企业”号航母仍是美国海军的主力之一。
“企业”号不仅是美国乃至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还曾经创造了当时的一系列“世界纪录”:其标准排水量73404吨,满载排水量93284吨,在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服役前是全世界大型水面战舰的峰值。该舰全长342.3米,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长的军舰;从龙骨到桅杆的高度达76.2米,这也是一项保持至今的纪录;电缆总长达1006公里,通风管道的总长也有60公里;“企业”号的飞行甲板宽76.88米,总面积18211.5平方米,装有4座C-13蒸汽弹射器;机库面积20066平方米,搭载飞机超过90架;全舰大小舱室超过3500个,舰员超过5000人。
“企业”号舰体与“小鹰”号航空母舰基本相同,采用了封闭式飞行甲板,从舰底至飞行甲板形成整体箱形结构,在斜直两段甲板上分别设有2部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上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升降机为右舷3部,左舷1部。动力装置为8座西屋公司的a2w压水反应堆,驱动4台通用电气公司的蒸汽轮机,4轴4桨,主机总功率280000马力,航速3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行速度最快的航空母舰。
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航行20万-50万海里。自1961年服役至今,在漫长的海上生涯中,“企业”号共四次更换核燃料:在航行了20.7万海里之后,于1964年11月第一次更换;又航行了30万海里之后,于1969年10月第二次更换;在航行了50万海里之后,于1979年第三次更换;在1991年该舰实行“延长服役期改装计划”时,第四次更换核燃料。
在外观上,“企业”号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方形舰桥,那是因为安装了AN/SPS-32和SPS-33相控阵雷达(通称SCANFAR雷达系统)。在舰桥顶部安装有固定天线,1个圆形天线阵和4个平面天线阵能有效探测360度空域,舰桥外观也因异常高大而被称为“65号大厦”。正因为“企业”号身躯庞大、装备先进,导致其造价高达4.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3亿美元),超出预算近一倍。高造价的结果使“企业”号后续五艘姊妹舰的订单全被取消,美国海军直到1968年才向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订购新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
遍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海外征战史
迄今为止,世界上恐怕没有哪艘战舰像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母(CVN-65)那样身经百战,享有那么多殊荣。过去50余年间,约有25万名水兵在“企业”号上服役,他们搭乘这艘航母参加了几乎所有的美国海外征战。
1962年10月14日,美国U-2侦察机在古巴发现苏联部署的SS-4弹道导弹,肯尼迪总统立即要求苏联撤走导弹。为逼迫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就范,10月23日,肯尼迪宣布对一切驶往古巴的船只实行“海上隔离”。次日,以“企业”号为旗舰的美国舰队前往加勒比海,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形成一个弧形包围圈,古巴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靠近封锁线的苏联货船被迫返航。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的所有战略核武器全部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巨大的压力下,苏联最终选择了妥协,结束了后来被称为“惊爆十三天”的导弹危机。
1965年“企业”号由大西洋调往太平洋舰队,先后七次派往参与越战,并在战争结束前夕参与西贡的撤侨行动。除大型战争外,“企业”号也参与冷战时期多场地缘政治事件,包括1963年复兴党于伊拉克及叙利亚军变夺权后到黎巴嫩戒备、1971年印巴战争时开往印度外海宣示力量、普韦布洛号扣留事件及EC-121击落事件发生后到北朝鲜外海巡弋、向乌干达总统“苏格兰王”伊迪?阿敏施压、参与环太平洋演习、拯救越南船民、到北太平洋向苏联示威、1986年在利比亚拦截苏联飞机、于两伊战争期间护卫进出波斯湾的油轮、与伊朗海军交战以及介入菲律宾政变等等,其足迹遍布全球。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号调回大西洋,并在地中海及阿拉伯海执勤。期间“企业”号曾派往亚得里亚海,到发生种族屠杀的前南斯拉夫地区支援北约维和部队;又曾介入伊拉克的库尔德内战,在沙漠打击行动及沙漠之狐行动空袭伊拉克的军事据点。1990年代末,企业号开始参与南方守望行动,并在2001年九一一袭击后率先参与持久自由行动及阿富汗战争。踏入21世纪,企业号在伊朗核问题上扮演美国的外交施压角色,亦曾应对索马里海盗问题。
2012年3月11日,“企业”号航母离开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开始它服役期内的最后一次任务。此次行程为期7个月,目的地是中东水域。此次任务是“企业”号的第25次部署行动。2012年12月1日,服役逾半个世纪的全球首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正式退出现役。退役仪式在美国海军诺福克军港码头举行,仪式由美国海军部长雷 马布斯主持,数千名曾经在企业号上服役的舰员、建造“企业”号的船厂工人以及他们的亲友家属出席仪式.
此后,“企业”号面临着退役后的处理问题。在拆还是不拆的决定上,美国一直存在三种意见:一是作为友好“礼物”送给那些正在汰换军备又财力充沛的国家,以博取自己在军火市场上的筹码,但这样做涉及大量核心军事技术,即使是送给自己的盟国,也必须拆掉大量武器系统;二是改建成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和军事博物馆,但这样做也需要颇多工序,建成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也是个不小的数目,要让国会拨款委员会心甘情愿地拿出这笔钱来,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三是彻底拆除,但拆除一艘航空母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这还是一艘核动力航母,光是要将“企业”号8座A2W核反应炉拆除,就需要花费近数年时间和数千万美元的费用,而整个航母拆除工程以及消除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后续费用总计将超过6亿美元,尽管如此,彻底拆除已经是处理“企业”号最经济的一个方案了。(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