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中美两国商界、政界、学界大佬们齐聚一堂。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
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近距离见证了,
李肇星谈中美关系,
周小川谈人民币汇率,
陆克文秀满分中文,
科技大佬马云、刘强东,
众多中美两国商界、政界、学界大佬们
齐聚一堂,
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讨论中国发展未来
展望中美合作前景。
这就是北美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论坛:
哈佛中国论坛 Harvard China Forum
1998年,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先生(后任中国外交部长)出席第一届哈佛中国论坛
1998年,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先生出席第一届哈佛中国论坛
2015年,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先生出席第十八届哈佛中国论坛
今年4月21-23日,
一年一度的哈佛中国论坛在波士顿盛大举办。
在两位哈佛中国论坛现任联席主席、哈佛本科生张睿女士和李江女士才华横溢的开幕发言上,她们揭晓了本届哈佛中国论坛的主题为“共担时代责任”,众多重量级的嘉宾将围绕两国贸易、青年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问题展开讨论。她们对这次活动得到各界大咖级嘉宾的鼎力支持,深表感谢。
哈佛中国论坛现任联席主席张睿女士开幕发言
哈佛中国论坛现任联席主席李江女士开幕发言
正值哈佛中国论坛成立20周年,今年有哪些大佬重磅亮相?
哈佛大学副教务长Mark Elliott教授在开幕式上介绍道,哈佛大学和中国颇有渊源。早在1881年就有中国人来哈佛大学读书;1897年,哈佛大学有了第一名中国毕业生。目前,在哈佛的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占比最高。他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正是哈佛与中国重要关系“意义匪浅”的体现。
哈佛大学副教务长Mark Elliott教授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Stephen Orlins (欧伦斯)先生表示,他相信美中关系未来的发展就掌握在今天现场众多听众的手中。他鼓励现场的年轻人将来能够不惧失败,以长远的眼光观察美中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Stephen Orlins先生
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先生在开幕式上回顾哈佛中国论坛与亚布力论坛多年的合作,双方共同推进中美合作,促进中美关系发展。
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先生
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女士在论坛上讲述了蚂蚁金服为何把自己定义为techfin,而不是fintech。原因是从支付宝到蚂蚁金服的每一步发展,并非在追求用金融赚多少钱,而是专心在做一件事:用技术让金融变得更具包容性。
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女士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先生回顾了小米的创业史,他提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分享了小米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论来做了手机和一系列产品。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考虑商业的全新方法论:如何能够做到极致的用户体验,如何能做到极致的运作效率,结合这两点,能做的事情便非常多。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先生
哈佛中国论坛、《哈佛中国评论》创始阶段的部分小伙伴们二十年后再聚首。
从左至右:《哈佛中国评论》首任首席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教授,哈佛中国论坛首届论坛运营总监、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哈佛香港校友会会长Albert Hui先生,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哈佛中国论坛联合创始人张黎刚先生,1999-2000年度哈佛中国论坛联席主席York Lo先生
从左至右:2010-2012年度哈佛中国论坛联席主席陈奕伦先生,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先生,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先生,凤凰卫视《大政商道》主持人朱梓橦女士,哈佛中国论坛现任联席主席李江女士,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先生 (图片来自潘石屹)
哈佛中国论坛现任联席主席李江女士(左)与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右)(图片来自潘石屹)
从左至右: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孟晓犂教授,原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Dana-Faber肿瘤医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癌症生物系主任、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院长(Dean for Graduate Education, Harvard Medical School)、爱康集团董事汤马斯•罗伯特教授 (Thomas Roberts),哈佛医学院前副院长、北京爱康君安旗舰中心院长汤马斯•福克斯教授(Thomas Fox),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哈佛中国论坛联合创始人张黎刚先生
哈佛中国论坛联合创始人、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先生也应邀出席。在开幕式上,他与到场的哈佛校友们分享了20年前与另外几位小伙伴们一起创立哈佛中国评论和哈佛中国论坛背后的故事。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哈佛中国论坛联合创始人张黎刚先生分享《哈佛中国评论》和哈佛中国论坛创立背后的故事
创立初衷:打造群英荟萃的中美交流平台
“当我们说到哈佛中国论坛,不能不提到Harvard China Review(《哈佛中国评论》)。早在20年前,因为落选哈佛中国学生会主席,我打算成立一个新的组织,抱着借助哈佛的平台来真实反映转型中的中国,从而影响到中美双方的决策者这样的初衷,所以我决定创立一本英文杂志,叫 Harvard China Review (《哈佛中国评论》)。被授权使用哈佛名称成立Harvard China Review (《哈佛中国评论》)还要感谢原哈佛研究生院的行政院长、现哈佛文理学院负责国际事务的行政院长 Margot Gill 院长的支持和批准。”张黎刚先生回忆道。
《哈佛中国评论》在哈佛中央广场的书摊上和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一起出售
当时哈佛研究生院给整个学院的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才一个学期一万美元,而印刷一万份杂志需要三万美元。为了筹集资金,1997年的冬天,我们在哈佛举办了第一届 Harvard Asia Fashion Show(哈佛亚洲时装秀),当时全波士顿各大名牌大学的亚洲美女都来了,虽然表演很成功,但却赔进去几千美元,因为被寄予赢利希望的after-party酒会因一场大雪而泡汤。
第一届 Harvard Asia Fashion Show(哈佛亚洲时装秀)
直到1997年12月的某一天,时任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为什么不做论坛呢?通过论坛来获得赞助费来出版杂志。我觉得熊晓鸽先生是对的。我马上给李波打电话,李波当时是哈佛法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在1997年的冬季放假回到斯坦福去读完他的经济学博士。我说李波你回来吧,我们要创立哈佛中国论坛。1998年的1月,李波从斯坦福回到波士顿,我们一起在哈佛经济系的一个教室里正式宣布要创立哈佛中国论坛。通过论坛募集资金来出版《哈佛中国评论》。
2017年1月,哈佛中国20周年庆典活动上哈佛中国论坛的两位创始联席主席张黎刚先生(左)和李波先生(右)
这个电话是哈佛中国论坛在过去20年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电话,没有这个电话,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今天的哈佛中国论坛。
当时,熊晓鸽先生的助理Faith(黄飞燕)自告奋勇负责赞助、募资。张永(当时还在Tufts大学、后入学哈佛政府学院)担任《哈佛中国评论》总编,靳军(当时在波士顿大学)出任首席设计师。加入《哈佛中国评论》的第二位成员陈晋(当时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后入学哈佛研究生院)担任董事会主席。
2017年1月,哈佛中国20周年庆典活动上熊晓鸽先生开心地向大家展示《哈佛中国评论》第一期杂志上自己的报道
2017年1月,哈佛中国20周年庆典活动上《哈佛中国评论》创刊总编辑、全球知名校友创新梦工厂总裁张永先生(右)给知名经济学家、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先生(左)颁发“先锋导师奖”
1998年的5月,前后长达9个月的努力之下,第一届哈佛中国论坛成功开幕,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先生(后任中国外交部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时任高盛国际副董事长、原美国副国务卿Robert Hormats先生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会议中心第一次登上哈佛中国论坛的讲台。
1998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出席第一届哈佛中国论坛
1998年,时任高盛国际副董事长、原美国副国务卿Robert Hormats先生出席第一届哈佛中国论坛
在过去的20年中,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件事一直没有变化。每一年的春天,从最初的几百名到现在的上千名学生、职业人士、政府官员、著名学者以及商界领袖聚集到哈佛校园,讨论中国的未来,讨论中美关系。哈佛中国论坛已经成为北美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论坛。
“20年前中国如何向美国学习,转变到中国很多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已经走在美国的前面,中美双方可以在平等的舞台上相互学习了。”张黎刚先生分享了他眼中的哈佛中国论坛20年前后的变化。
张黎刚先生致谢过去二十届所有嘉宾、参会者以及志愿者们(图片来自潘石屹)
他对过去20年哈佛中国论坛的每一位志愿者们,每一位从中国、美国以及世界各地赶到哈佛校园的各界领袖表示感谢,每年几百年、上千名参会者们,表示了感谢,是大家的热情与信任,造就哈佛中国论坛今天的成功,也是因为有大家的努力才会有哈佛中国论坛已经成为北美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论坛。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先生出席哈佛中国论坛的创业环节,他表示:“创业是一种带有金钱标准的自我实现。创业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主持人蒋昌建先生问徐小平先生:“选择创业者时,重点看男生的哪些品质?女生的哪些品质?” 徐小平先生回答:“我心中只有人才,没有性别。”
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员、《最强大脑》节目主持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先生(左)与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先生(右)互动
此外,张黎刚先生在VIP嘉宾晚宴上还分享了他对“中哈关系”的见解。
哈佛中国论坛VIP晚宴活动
支持哈佛中国论坛,推动“中哈关系”的健康发展
张黎刚先生就哈佛的副教务长、前哈佛费正清研究所的所长Mark Elliott教授提出的“中国与哈佛的关系”简称“中哈关系”,分享了他眼中这过去二十年所经历的8个“中哈关系”事件。
1997年11月1日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访问哈佛,并做了“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Build Stronger Ties of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加强相互理解、建立更为紧密的友谊和合作关系)的演讲。
2003年12月11日
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先生访问哈佛,并在哈佛商学院做了“Turning Your Eyes to China”(把眼光投向中国)的演讲。。
2008年3月22日
哈佛法学院的毕业生马英九先生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在2015年11月7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在新加坡会面,促成了自1949年之后的66年中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2010年3月18日
哈佛在上海正式成立哈佛上海中心,这是哈佛在中国大陆成立的第一个中心,旨在推动哈佛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
2012年8月15日
来自上海、仍然持有中国护照的原哈佛大学统计系系主任孟晓犁教授在2012年8月15日正式出任哈佛研究院院长,这是哈佛历史上第一次一位中国学者出任哈佛的一个学院院长。
2014年9月8日
来自香港的晨兴基金会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赠3.5亿美元,这是当时哈佛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晨兴基金会由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创建,主要资助高等教育。陈乐宗先生本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5年1月16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更名为“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晨兴基金会作为捐款人用于纪念陈氏兄弟的父亲、恒隆集团的创始人陈曾熙先生。而在这之前,哈佛唯一的一个学院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是以美国总统肯尼迪命名的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
2015年3月16日
哈佛大学校长Drew Faust教授到华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对增进两国人民了解,推动两国关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哈佛大学与中国已建立起长期的重要合作关系,将继续加强同中国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为进一步促进美中关系发展作出贡献。这次会晤促进中美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2017年4月22日
我认为也是“中哈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1997年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哈佛之后,在1997与1998年的冬天,哈佛中国论坛宣布成立,在1998年的5月举办了第一届论坛,在2017年的今天迎来了20周年庆,并和大家一起见证了这个光荣时刻。
“我觉得接下来是我们在座各位的责任把“中哈关系”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哈佛这里有副教务长Mark Elliott教授的支持、有研究生院院长孟晓犁教授的支持,中国这里有在座的各位领袖的支持,我们还有几家非常有影响力的组织的理事在,包括亚布力论坛以及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的很多理事在,我觉得我们应该共同去推进。”张黎刚先生号召大家共同推进“中哈关系”的健康发展,“我觉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力,在各自的领域来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方向来发展。”
张黎刚先生号召共同推进中哈关系健康发展
最后,张黎刚先生再次感谢论坛的志愿者们,“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嘉宾和我一起,把掌声给到举办这次哈佛中国论坛的每一位志愿者,举办这样1000多人参加的论坛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们在非常繁重的功课期间,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时间,才换来了这次20周年论坛的成功举办。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能够继续支持哈佛中国论坛,也推动“中哈关系”的健康发展。”
张黎刚先生再次感谢组织2017年度哈佛中国论坛的小伙伴们
圆满落幕:各界翘楚各抒己见,与会者汲取智慧
在政界、商界、文化界诸位领袖精英的对话与探讨中,2017哈佛中国论坛圆满落幕。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孟晓犂教授闭幕式致辞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费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教授(左)对话哈佛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前主席Richard Cooper 教授(右)
中国著名女作家严歌苓女士
美满电子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戴伟立女士(右)与凤凰卫视“领航者”节目制作人、主持人于盈女士对话(左)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先生(右)对话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教授(左)
关于哈佛中国论坛
哈佛中国论坛成立于1998年,是北美最大的由学生组织的中国峰会。论坛旨在中国面临的挑战、问题和趋势进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并邀请商界、学界、政界领袖各抒己见。与会者将有机会听取世界知名专家对中国各种问题的见解。论坛的主题旨在改变与会者对中国的传统印象,并鼓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的美好未来出谋划策。在过去的19年里,论坛为全球领袖提供了一个无可比拟的讨论中国问题的平台。第20届哈佛中国论坛于2017年4月21-23日在哈佛大学举行。
关于爱康君安
爱康君安是爱康集团旗下顶级品牌,第一家爱康君安旗舰中心2013年落地于北京CBD,致力于打造成亚洲顶级的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中心,为高端人士提供深度体检、防癌筛查、国际门诊、齿科等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现已落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五大城市。
2016年,爱康君安荣获全球奢侈品杂志Robb Report 《罗博报告》的“2016罗博之选-最佳高端健康管理机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