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多彩贵州网 记者 伍应兰编者按:蓬勃乌蒙气候怡人,花海毕节喜迎宾客。6月19日,根据2017中国马铃薯大会议程安排,来自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及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全国马铃薯主产省、区、市、县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国内外企业代表,贵州省各市(州)政府代表团的同志等1400余人赴“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参观考察马铃薯种署的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全面了解威宁马铃薯的绿色、优质、生态优势,提升威宁洋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马铃薯文化产业的发展。

当天,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交易中心、中农发集团马铃薯原原种繁育中心、中农发集团马铃薯组培中心、中农发集团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标准化示范基地(双龙镇水潮社区马铃薯种植基地)等观摩点,每到一个观摩点,考察人员边听边看边拍照,踊跃分享观摩感受,沿途一饱威宁马铃薯“眼福”,呼吸薯香弥漫的芳香。

“4556”工作法做大薯产业让薯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到,毕节市将充分利用这次大会形成的各项理论成果,借鉴各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紧紧依托毕节市地处南方、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和气候资源特点,围绕马铃薯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以马铃薯良种繁育和绿色高产高效种植为突破口,按照“4556”的发展思路(即:“4”是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种薯供应基地、商品薯基地、马铃薯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马铃薯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四大基地”,一个“5”是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规范化生产、优质专用薯、品牌创建、加工增值“五大工程”,另一个“5”是完善科技创新、良种繁育、精深加工、标准化、市场营销“五大体系”,“6”是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主食化、营销品牌化“六化建设”),加快把毕节试验区打造成为“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地、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高地和马铃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高地”,全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让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毕节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同时,毕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自然气候特点,始终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带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把马铃薯产业发展列为毕节市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进行培育,出台《关于推进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将马铃薯产业作为“5个100亿元”工程来抓,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和产业示范园区,决心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大产业”助推“大扶贫”,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

据统计,去年,毕节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20.48万亩、产量达718.3万吨,面积、产量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20.36万亩和67.76万吨,占贵州省种植面积近50%,成为省内第一、全国知名的马铃薯主产区。建成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13个,面积2.4万平方米,年交易能力16.28万吨;有马铃薯加工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52家,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威宁洋芋”获地理标志认证;成功注册5个马铃薯商标,威宁县获“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称号。

马铃薯是威宁人民增收致富的头号产业

威宁是著名的“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区之一。威宁马铃薯以个头大、品质优等特点闻名遐迩,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授予威宁“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称号,“把威宁建成我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加工基地”的希望,正在这里的沃野绿浪间逐步化为现实。

早在1994年,国家农业部就在威宁建成马铃薯脱毒中心,加快了威宁马铃薯种薯繁育的步伐,组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种薯扩繁基地,健全了脱毒瓶苗、原种生产、原种扩繁、一级良种扩繁和二级良种扩繁的五级繁育体系。

近年来,威宁立足当地海拔高、日照充足等自然条件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引进专门企业建立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脱毒种薯远销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种薯基地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的良种问题,也为农民增收开通了一个新渠道。马铃薯产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头号产业,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5万亩左右,产量在300万吨左右。2016年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实现人均纯收入20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2%以上。

围绕打造“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目标,威宁县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制种基地1500亩,脱毒马铃薯组培中心2400平方米,种薯储藏库1000平方米,原种生产温室、网棚6万平方米,年生产脱毒微型薯5000万粒,在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商品薯)生产中处于“领头羊”地位。如今,马铃薯已成为威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去年,马铃薯种植165万亩,鲜薯总产量达280万吨,总产值达39.5亿元;今年种植170万亩,预计鲜薯总产量达300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计划到2020年全县种植面积将达200万亩以上。目前原原种生产能力每年5000万粒,随着中农发集团原原种基地建成投产后,年产量将达4亿粒以上。

目前,该县已组织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威宁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17家企业在双龙、迤那、小海、雪山等17个乡镇建立马铃薯种薯基地35.8万亩,其中原种基地0.8万亩,一级良种基地5万亩,二级良种基地30万亩,年均可提供原种1万吨、一级良种7万吨,二级良种40万吨。去年威宁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威宁发展马铃薯的“六大优势”

气候、交通、品质、种薯、市场、机遇、气候是威宁发展马铃薯的“六大”特有优势。

气候优势:威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光、热、水、土、气等自然条件与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对马铃薯这类喜凉性根茎类作物生长及其有利。

交通优势:威宁地处云贵两省交界,326、356国道及内昆、贵昆铁路贯穿县境而过,一个机场、四条铁路、六条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为威宁马铃薯产业向大中城市销售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品质优势:威宁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食用口感好,淀粉及干物质含量较高,每生产1吨马铃薯淀粉可节约原料1.5吨以上,是理想的淀粉加工原料和鲜食产品。

种薯优势:威宁的马铃薯种植品种从过去的米拉洋芋、粉果洋芋、乌洋芋等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品种。

市场优势:该县共有52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雪山、羊街、草海、小海等马铃薯主产乡镇建成了一批马铃薯交易市场,不断加大与外地客商的联系,形成“农户-经纪人-客商”和“公司+基地+农户”产销网络。

机遇优势:2011年国家农业部韩长赋部长来威宁考察提出,要把贵州马铃薯打造成以威宁为主的南方最大的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2012年省农委把威宁确定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相关项目重点向威宁倾斜安排,同时安排省内外种薯企业到威宁县建立种薯基地;2013年威宁县脱毒马铃薯产业园区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交易市场在威宁

考察团一行到达考察目的地第一站就是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交易中心。在中心大门口,现场人潮涌动,远远“中国薯城”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在马铃薯交易中心门口的威宁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交易中心广告宣传牌绘喷前,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毕节市政协副主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波等人在此恭候考察团一行的到来。

陈波手握话筒,面对广告牌绘喷介绍道,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交易市场总投资2.72亿元,建地总面积92732.14平方米,设计9个功能区,包括综合楼、博物馆、展览馆、马铃薯企业交易中心、马铃薯省级交易中心、马铃薯散户交易区、马铃薯仓储物流中心、蔬菜交易区、粮油干货交易区,配套消防站等设施,属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交易市场。

该市场依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建立二维码追溯系统、智能报警系统、马铃薯大数据中心系统、移动终端系统、在线B2B交易平台。把市场内马铃薯o2o线上和线下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网上交易系统和立体式交通物流系统。争取把该交易市场打造成为以威宁为中心,辐射云、贵、川三省等南方市场乃至全国,做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期货市场……。

听起来这么高大尚的马铃薯交易中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现场的考察人员迫不及待的想进去一睹她的芳容。考察人员在解说员的指引下,有序进入马铃薯交易中心一楼,刚进入一楼门口一股香飘飘的马铃薯香味扑鼻而来,考察人员被这飘香的薯香味陶醉了,再走几步,一排排洋芋美食诱惑着考察人员口水直冒,有洋芋粑、炸洋芋、烤洋芋……等,现场简直就是洋芋的天下,什么样的洋芋美食都聚在这里了。

记者向现场的群众了解到,这么多洋芋美食齐聚马铃薯交易中心,原来是我们考察人员赶上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举办第六届马铃薯文化艺术节的末班车。“艺术节期间,很多洋芋美食都聚在这里,除了大家能吃到不寻常的美食外,还展示了威宁的洋芋美,让更多人爱上洋芋。”威宁新盛世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张泽忠一只手握着一个大洋芋笑咪咪地说。张泽忠说,他们也是借艺术节的“东风”,把他们的洋芋推广出去。

在炸洋芋店和威宁荞饼干店里,考察人员纷纷尝到不同寻常的爽口的炸洋芋和荞饼。“蘸点蜂糖,口感更好……”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黄俊明和毕节市政府副市长李玉平等人在参展商的盛情邀约下,也品尝了炸洋芋和洋芋荞饼等美食。那么,好吃的考察人员也尝到了,甚至有的还在嘴里回味着这美味的余味。

在回味中,我们再上这高大尚的中心二楼博物馆去看看,里面都有啥东西吧。爬到博物馆门口,一条绿色的大道映入眼帘,这条绿色的大道名叫通往洋芋“成长的大道”,当你脚踩在这条大道上,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它让你体验到洋芋到从生长、发芽、开花到结果的整个过程。神奇吧,短短的几分钟就让你体验到洋芋的整个生长过程,这还不算呢,在博物馆里还比这个更先进的智能化仿生长技术,它让你在几秒分钟内见证一个洋芋从栽种、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参观这个博物馆,牛背马托、手推磨等场景,让人勾起以往生活的记忆,也有科技的悬殊,我们生活的那年科技没这么发达。”来自云南的杨女士很是感慨。

亚洲最大的马铃薯科研组培基地落户威宁

在博物馆吃的、看的,考察人员一一体验了。那么考察人员对刚才先进的智能仿生长技术很好奇吧。下一站,大家就往这稀奇的地方去考察了,看看这稀奇的技术来自哪里?考察人员的第二个考察目的地——中农发集团马铃薯原原种繁育中心的马铃薯组培中心。进入中心大门一一座座玻璃房映入眼帘,给考察人员留下了“密不透风”的深刻印记,门外宣传展板和文化墙布满了有关威宁洋芋的宣传照片和有关洋芋技术的介绍。

“看农户数钱数得手抽筋,这几组照片是威宁人民种植洋芋,增收致富的典型写照。”在马铃薯组培中心门前,毕节市政府副市长李玉平指着文化墙上的照片和张教授交流威宁洋芋的发展,旁边的考察员听到他们的介绍,赶紧用手机拍下来留纪念,在另外一旁美国考察者也赶紧拿出相机拍文化墙上农户使用机械播种薯种的场景。在李玉平后面的这座玻璃房上映着“马铃薯组培中心”几个红字更是惹眼,那我们跟随解说员到里面去看看长成什么样子吧。

据介绍,威宁自治县马铃薯组培中心依托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的技术力量,于2015年经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而成立的以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引进选育、种薯脱毒繁育、脱毒种薯推广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为重点的马铃薯专业研发中心。组培中心占地150亩,项目建成后年产脱毒马铃薯组培苗700万瓶,约1.5亿株。该组培中心引进先进一流的技术,采用物联网及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自动摆位系统、智能化茎尖脱毒等先进技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实现产量稳定。该组培中心包括智能化温室,病毒检测室,储藏库区,农技服务中心等功能。智能温室采用地能热泵技术,抽取浅层地下水,利用地下水的温度调节棚内温度,是目前最环保节能的大棚增温技术;病毒检测室使用智能化茎尖脱毒技术,脱毒率达99%;以上技术均为国内首创,项目建成后规模为亚洲最大的马铃薯科研组培基地。农技服务中心提供种药肥、农机、农技、收储等覆盖种植全程的一条龙套餐式农业综合服务业务,以及马铃薯生产的贷款与保险等业务,全程保障威宁马铃薯产业发展。在该中心同时还设有科教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可为威宁马铃薯产业提供完整的技术培训服务。

随后,考察团还考察了中农发集团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据了解,该基地位于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中海村和小海镇小海村,创建于2016年,由中国农业发展集团负责组织实施,是威宁2016-2017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马铃薯发展资金)项目。种植面积5000亩,主栽品种为青薯9号和费乌瑞它,预计年生产脱毒种薯7500吨以上,产品质量达国家脱毒马铃薯质量体系标准,销售价格按每吨3600元计算,实现销售收入2700万元以上,并满足3.75万亩脱毒马铃薯一级种用种需要。该基地采取现代化生产技术,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喷灌设施和机械,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管理,全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化马铃薯生产基地,对威宁马铃薯发展起到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3000亩早熟三膜洋芋形成订单农业发展模式

考察中,考察团远远看一个个半弧状大棚,解说员用手指向前方道,我们看到的大棚是威宁自治县草海现代农业园区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0.42亿元,由草海蔬菜专业合作社、威宁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威宁自治县中海村沁园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6家县内专业合作社共同实施的,建成地膜、小拱棚、大棚相结合的3000亩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项目。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威宁自治县根据部分区域立体气候特点,利用盖地膜,上小棚,搭大棚、铺滴管等设施,大力发展三膜早熟马铃薯,2016年成功试种三膜早熟马铃薯1万亩,今年种植早熟马铃薯10万亩,其中三膜早熟马铃薯基地5万亩,鲜薯产量为10.88万吨,实现产值2.61亿元。威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一个个马铃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该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由小变大,由弱到强。鼓励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保护价收购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使马铃薯产业真正实现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同时,威宁通过项目拉动、示范带动、市场推动和效益驱动,使马铃薯种植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威宁洋芋”地域商标已获国家工商局批准并授牌,已注册商标有“南方薯宝”“威雪牌”“威宝牌”。共建立各种马铃薯协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2家,其他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7家,常年外销马铃薯商品100万吨以上,种薯外销20万吨以上,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区都能看到威宁马铃薯销售人员的身影。

洋芋花开绘就威宁人民幸福小康新画卷

考察团的最后一个观摩点是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标准化示范基地。考察团一行沿途车览了马铃薯种署规模化种植。在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标准化示范基地门口,工作人员把早已煮熟的洋芋端到门口等待考察团一行来尝鲜,“考察人员手中都拿着一个洋芋,品尝‘威宁洋芋’名不虚传的口感,纷纷称赞道好吃。”

不仅洋芋好吃,洋芋花更美,放眼望去满山遍野的洋芋花成片成片随风而舞,给整个大地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各色的洋芋花真似一只只斑斓的彩蝶在田间嬉戏,美丽极了。“我们习惯地把马铃薯叫洋芋。我们从小吃着洋芋长大,对洋芋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洋芋花更是倍加喜爱。”来自重庆考察人员张女士指着洋芋花说。

放眼望去盛开的洋芋花一串串簇拥在一起,抿着嘴,歪着头,好像有说不完的喜悦。洋芋花不大,纯白花瓣,鹅黄花蕊,偶尔也有紫红色花瓣的,整个形状就像一个小小的喇叭,让人一看就喜爱。威宁独特的气候,为洋芋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片大片的洋芋花在盛夏争奇斗艳。蓝天下,四周的洋芋地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那白色的洋芋花不就是海中的波浪吗?望着盛开的洋芋花,大家想到了香喷喷的烤洋芋,不由得馋的直流口水。望着盛开的洋芋花,更想到了农户脸上展开的笑容,那是丰收的喜悦。一路来听着唱《洋芋花开喜洋洋》不就是唱出了这丰收喜悦的画面吗!洋芋花是一种很平常的花,它的花香淡淡的,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但威宁人民歌唱《洋芋花开喜洋洋》源于心中与洋芋的深厚感情,更是由“中国马铃薯之乡”迈向“中国薯都”的新征程,洋芋花开也绘就了威宁人民幸福小康新画卷!

据了解,该基地该县双龙镇水潮社区。双龙镇位于县城西面,距县城11公里,平均海拔约2250米,境内有美丽的杨湾桥水库,与威宁草海遥遥相望,被称为威宁的后花园。该镇辖4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住着汉、回、彝、苗等4个民族,总人口33168人,少数民族占42.88%。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万亩。双龙镇是典型的马铃薯乡镇,常年种植6万余亩,鲜薯总产量12万吨,总产值2.52亿元以上。有马铃薯公司全国百强种子企业1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8家,农机合作社1家,植保合作社1家,拥有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3万亩,年出售种薯8万吨。

其中,双龙镇水潮社区位于双龙镇西北部,距镇政府2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3个自管委,总人口7855人。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烤烟、玉米等,气候宜人、地势平坦,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产业,今年马铃薯规范化种植7700亩,其中专家实验田2000亩。特别是毕节试验区农业科技顾问金黎平研究员于2012年与毕节市签订了《毕节试验区农业科技顾问协议》,聘期至2017年12月。2012-2016年带领、指导团队在毕节试验区全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毕节市农科所建立了马铃薯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配备了相关实验仪器及工作人员,目前已投入使用。分别在威宁和毕节建成马铃薯育种站各1个,并配备了必要的试验地、设施和设备,已投入使用。

同时,为保证“协议”实施,毕节市委组织部授牌成立了毕节市马铃薯产业体系人才团队,在金黎平研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培养本地学科带头人13名。目前团队有22人,是毕节市最优秀的团队之一,累计委培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1名,正高级职称4名,配备相关办公及实验设备,科研实业大幅度增强。

不仅仅如此,指导和帮助马铃薯产业体系人才团队争取马铃薯的相关科研项目7项,项目储备3项。完成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技术规程及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编制,作为企业标准示范应用,初步建立高效节本种薯生产体系,累计生产原原种1.2亿多粒,大力提升毕节市马铃薯新品种利用率、良种覆盖率。指导编制毕节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并在示范县进行示范,效益显著。同时分别在2013、2014、2016年引进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微型分级机在本区域进行示范。

事实上还引进新品种80多个在毕节市的织金县、纳雍县、大方县、威宁县、赫章县、七星关区等地进行展示,筛选出23个中旱以上的品种资源向生产和育种上推荐。筛选出中薯18号、中薯20号参加贵州省马铃薯区试,中薯20号已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鉴选出17余个优选品系作进一步观察鉴定。同时,对相关科技人员及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累计达1000余人(次),大力提升毕节市马铃薯生产新技术应用率。

目前,在水潮社区专家试验田总面积共有100亩。主要试验的内容有新品种展示与筛选,引进品种90个进行展示和品种鉴定筛选;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研究与示范,品种主要是中薯20号,面积有70亩;新型碳能肥料试验和保土马铃薯靶向有机肥大区试验。

多彩贵州网 记者 伍应兰编者按:蓬勃乌蒙气候怡人,花海毕节喜迎宾客。6月19日,根据2017中国马铃薯大会议程安排,来自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及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全国马铃薯主产省、区、市、县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国内外企业代表,贵州省各市(州)政府代表团的同志等1400余人赴“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参观考察马铃薯种署的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全面了解威宁马铃薯的绿色、优质、生态优势,提升威宁洋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马铃薯文化产业的发展。

当天,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交易中心、中农发集团马铃薯原原种繁育中心、中农发集团马铃薯组培中心、中农发集团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标准化示范基地(双龙镇水潮社区马铃薯种植基地)等观摩点,每到一个观摩点,考察人员边听边看边拍照,踊跃分享观摩感受,沿途一饱威宁马铃薯“眼福”,呼吸薯香弥漫的芳香。

“4556”工作法做大薯产业让薯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到,毕节市将充分利用这次大会形成的各项理论成果,借鉴各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紧紧依托毕节市地处南方、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和气候资源特点,围绕马铃薯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以马铃薯良种繁育和绿色高产高效种植为突破口,按照“4556”的发展思路(即:“4”是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种薯供应基地、商品薯基地、马铃薯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马铃薯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四大基地”,一个“5”是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规范化生产、优质专用薯、品牌创建、加工增值“五大工程”,另一个“5”是完善科技创新、良种繁育、精深加工、标准化、市场营销“五大体系”,“6”是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主食化、营销品牌化“六化建设”),加快把毕节试验区打造成为“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地、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高地和马铃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高地”,全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让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毕节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同时,毕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自然气候特点,始终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带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把马铃薯产业发展列为毕节市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进行培育,出台《关于推进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将马铃薯产业作为“5个100亿元”工程来抓,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和产业示范园区,决心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大产业”助推“大扶贫”,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

据统计,去年,毕节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20.48万亩、产量达718.3万吨,面积、产量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20.36万亩和67.76万吨,占贵州省种植面积近50%,成为省内第一、全国知名的马铃薯主产区。建成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13个,面积2.4万平方米,年交易能力16.28万吨;有马铃薯加工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52家,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威宁洋芋”获地理标志认证;成功注册5个马铃薯商标,威宁县获“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称号。

马铃薯是威宁人民增收致富的头号产业

威宁是著名的“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区之一。威宁马铃薯以个头大、品质优等特点闻名遐迩,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授予威宁“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称号,“把威宁建成我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加工基地”的希望,正在这里的沃野绿浪间逐步化为现实。

早在1994年,国家农业部就在威宁建成马铃薯脱毒中心,加快了威宁马铃薯种薯繁育的步伐,组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种薯扩繁基地,健全了脱毒瓶苗、原种生产、原种扩繁、一级良种扩繁和二级良种扩繁的五级繁育体系。

近年来,威宁立足当地海拔高、日照充足等自然条件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引进专门企业建立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脱毒种薯远销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种薯基地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的良种问题,也为农民增收开通了一个新渠道。马铃薯产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头号产业,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5万亩左右,产量在300万吨左右。2016年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实现人均纯收入20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2%以上。

围绕打造“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目标,威宁县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制种基地1500亩,脱毒马铃薯组培中心2400平方米,种薯储藏库1000平方米,原种生产温室、网棚6万平方米,年生产脱毒微型薯5000万粒,在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商品薯)生产中处于“领头羊”地位。如今,马铃薯已成为威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去年,马铃薯种植165万亩,鲜薯总产量达280万吨,总产值达39.5亿元;今年种植170万亩,预计鲜薯总产量达300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计划到2020年全县种植面积将达200万亩以上。目前原原种生产能力每年5000万粒,随着中农发集团原原种基地建成投产后,年产量将达4亿粒以上。

目前,该县已组织贵州金农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威宁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17家企业在双龙、迤那、小海、雪山等17个乡镇建立马铃薯种薯基地35.8万亩,其中原种基地0.8万亩,一级良种基地5万亩,二级良种基地30万亩,年均可提供原种1万吨、一级良种7万吨,二级良种40万吨。去年威宁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威宁发展马铃薯的“六大优势”

气候、交通、品质、种薯、市场、机遇、气候是威宁发展马铃薯的“六大”特有优势。

气候优势:威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光、热、水、土、气等自然条件与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对马铃薯这类喜凉性根茎类作物生长及其有利。

交通优势:威宁地处云贵两省交界,326、356国道及内昆、贵昆铁路贯穿县境而过,一个机场、四条铁路、六条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为威宁马铃薯产业向大中城市销售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品质优势:威宁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食用口感好,淀粉及干物质含量较高,每生产1吨马铃薯淀粉可节约原料1.5吨以上,是理想的淀粉加工原料和鲜食产品。

种薯优势:威宁的马铃薯种植品种从过去的米拉洋芋、粉果洋芋、乌洋芋等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品种。

市场优势:该县共有52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雪山、羊街、草海、小海等马铃薯主产乡镇建成了一批马铃薯交易市场,不断加大与外地客商的联系,形成“农户-经纪人-客商”和“公司+基地+农户”产销网络。

机遇优势:2011年国家农业部韩长赋部长来威宁考察提出,要把贵州马铃薯打造成以威宁为主的南方最大的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2012年省农委把威宁确定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相关项目重点向威宁倾斜安排,同时安排省内外种薯企业到威宁县建立种薯基地;2013年威宁县脱毒马铃薯产业园区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交易市场在威宁

考察团一行到达考察目的地第一站就是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交易中心。在中心大门口,现场人潮涌动,远远“中国薯城”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在马铃薯交易中心门口的威宁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交易中心广告宣传牌绘喷前,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毕节市政协副主席、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波等人在此恭候考察团一行的到来。

陈波手握话筒,面对广告牌绘喷介绍道,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马铃薯交易市场总投资2.72亿元,建地总面积92732.14平方米,设计9个功能区,包括综合楼、博物馆、展览馆、马铃薯企业交易中心、马铃薯省级交易中心、马铃薯散户交易区、马铃薯仓储物流中心、蔬菜交易区、粮油干货交易区,配套消防站等设施,属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交易市场。

该市场依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采用国际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建立二维码追溯系统、智能报警系统、马铃薯大数据中心系统、移动终端系统、在线B2B交易平台。把市场内马铃薯o2o线上和线下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网上交易系统和立体式交通物流系统。争取把该交易市场打造成为以威宁为中心,辐射云、贵、川三省等南方市场乃至全国,做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期货市场……。

听起来这么高大尚的马铃薯交易中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现场的考察人员迫不及待的想进去一睹她的芳容。考察人员在解说员的指引下,有序进入马铃薯交易中心一楼,刚进入一楼门口一股香飘飘的马铃薯香味扑鼻而来,考察人员被这飘香的薯香味陶醉了,再走几步,一排排洋芋美食诱惑着考察人员口水直冒,有洋芋粑、炸洋芋、烤洋芋……等,现场简直就是洋芋的天下,什么样的洋芋美食都聚在这里了。

记者向现场的群众了解到,这么多洋芋美食齐聚马铃薯交易中心,原来是我们考察人员赶上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举办第六届马铃薯文化艺术节的末班车。“艺术节期间,很多洋芋美食都聚在这里,除了大家能吃到不寻常的美食外,还展示了威宁的洋芋美,让更多人爱上洋芋。”威宁新盛世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张泽忠一只手握着一个大洋芋笑咪咪地说。张泽忠说,他们也是借艺术节的“东风”,把他们的洋芋推广出去。

在炸洋芋店和威宁荞饼干店里,考察人员纷纷尝到不同寻常的爽口的炸洋芋和荞饼。“蘸点蜂糖,口感更好……”贵州省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黄俊明和毕节市政府副市长李玉平等人在参展商的盛情邀约下,也品尝了炸洋芋和洋芋荞饼等美食。那么,好吃的考察人员也尝到了,甚至有的还在嘴里回味着这美味的余味。

在回味中,我们再上这高大尚的中心二楼博物馆去看看,里面都有啥东西吧。爬到博物馆门口,一条绿色的大道映入眼帘,这条绿色的大道名叫通往洋芋“成长的大道”,当你脚踩在这条大道上,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它让你体验到洋芋到从生长、发芽、开花到结果的整个过程。神奇吧,短短的几分钟就让你体验到洋芋的整个生长过程,这还不算呢,在博物馆里还比这个更先进的智能化仿生长技术,它让你在几秒分钟内见证一个洋芋从栽种、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参观这个博物馆,牛背马托、手推磨等场景,让人勾起以往生活的记忆,也有科技的悬殊,我们生活的那年科技没这么发达。”来自云南的杨女士很是感慨。

亚洲最大的马铃薯科研组培基地落户威宁

在博物馆吃的、看的,考察人员一一体验了。那么考察人员对刚才先进的智能仿生长技术很好奇吧。下一站,大家就往这稀奇的地方去考察了,看看这稀奇的技术来自哪里?考察人员的第二个考察目的地——中农发集团马铃薯原原种繁育中心的马铃薯组培中心。进入中心大门一一座座玻璃房映入眼帘,给考察人员留下了“密不透风”的深刻印记,门外宣传展板和文化墙布满了有关威宁洋芋的宣传照片和有关洋芋技术的介绍。

“看农户数钱数得手抽筋,这几组照片是威宁人民种植洋芋,增收致富的典型写照。”在马铃薯组培中心门前,毕节市政府副市长李玉平指着文化墙上的照片和张教授交流威宁洋芋的发展,旁边的考察员听到他们的介绍,赶紧用手机拍下来留纪念,在另外一旁美国考察者也赶紧拿出相机拍文化墙上农户使用机械播种薯种的场景。在李玉平后面的这座玻璃房上映着“马铃薯组培中心”几个红字更是惹眼,那我们跟随解说员到里面去看看长成什么样子吧。

据介绍,威宁自治县马铃薯组培中心依托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的技术力量,于2015年经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而成立的以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引进选育、种薯脱毒繁育、脱毒种薯推广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为重点的马铃薯专业研发中心。组培中心占地150亩,项目建成后年产脱毒马铃薯组培苗700万瓶,约1.5亿株。该组培中心引进先进一流的技术,采用物联网及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自动摆位系统、智能化茎尖脱毒等先进技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实现产量稳定。该组培中心包括智能化温室,病毒检测室,储藏库区,农技服务中心等功能。智能温室采用地能热泵技术,抽取浅层地下水,利用地下水的温度调节棚内温度,是目前最环保节能的大棚增温技术;病毒检测室使用智能化茎尖脱毒技术,脱毒率达99%;以上技术均为国内首创,项目建成后规模为亚洲最大的马铃薯科研组培基地。农技服务中心提供种药肥、农机、农技、收储等覆盖种植全程的一条龙套餐式农业综合服务业务,以及马铃薯生产的贷款与保险等业务,全程保障威宁马铃薯产业发展。在该中心同时还设有科教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可为威宁马铃薯产业提供完整的技术培训服务。

随后,考察团还考察了中农发集团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据了解,该基地位于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中海村和小海镇小海村,创建于2016年,由中国农业发展集团负责组织实施,是威宁2016-2017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马铃薯发展资金)项目。种植面积5000亩,主栽品种为青薯9号和费乌瑞它,预计年生产脱毒种薯7500吨以上,产品质量达国家脱毒马铃薯质量体系标准,销售价格按每吨3600元计算,实现销售收入2700万元以上,并满足3.75万亩脱毒马铃薯一级种用种需要。该基地采取现代化生产技术,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喷灌设施和机械,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管理,全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化马铃薯生产基地,对威宁马铃薯发展起到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3000亩早熟三膜洋芋形成订单农业发展模式

考察中,考察团远远看一个个半弧状大棚,解说员用手指向前方道,我们看到的大棚是威宁自治县草海现代农业园区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0.42亿元,由草海蔬菜专业合作社、威宁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威宁自治县中海村沁园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6家县内专业合作社共同实施的,建成地膜、小拱棚、大棚相结合的3000亩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项目。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威宁自治县根据部分区域立体气候特点,利用盖地膜,上小棚,搭大棚、铺滴管等设施,大力发展三膜早熟马铃薯,2016年成功试种三膜早熟马铃薯1万亩,今年种植早熟马铃薯10万亩,其中三膜早熟马铃薯基地5万亩,鲜薯产量为10.88万吨,实现产值2.61亿元。威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一个个马铃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该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由小变大,由弱到强。鼓励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保护价收购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使马铃薯产业真正实现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同时,威宁通过项目拉动、示范带动、市场推动和效益驱动,使马铃薯种植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威宁洋芋”地域商标已获国家工商局批准并授牌,已注册商标有“南方薯宝”“威雪牌”“威宝牌”。共建立各种马铃薯协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2家,其他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7家,常年外销马铃薯商品100万吨以上,种薯外销20万吨以上,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区都能看到威宁马铃薯销售人员的身影。

洋芋花开绘就威宁人民幸福小康新画卷

考察团的最后一个观摩点是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标准化示范基地。考察团一行沿途车览了马铃薯种署规模化种植。在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标准化示范基地门口,工作人员把早已煮熟的洋芋端到门口等待考察团一行来尝鲜,“考察人员手中都拿着一个洋芋,品尝‘威宁洋芋’名不虚传的口感,纷纷称赞道好吃。”

不仅洋芋好吃,洋芋花更美,放眼望去满山遍野的洋芋花成片成片随风而舞,给整个大地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各色的洋芋花真似一只只斑斓的彩蝶在田间嬉戏,美丽极了。“我们习惯地把马铃薯叫洋芋。我们从小吃着洋芋长大,对洋芋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洋芋花更是倍加喜爱。”来自重庆考察人员张女士指着洋芋花说。

放眼望去盛开的洋芋花一串串簇拥在一起,抿着嘴,歪着头,好像有说不完的喜悦。洋芋花不大,纯白花瓣,鹅黄花蕊,偶尔也有紫红色花瓣的,整个形状就像一个小小的喇叭,让人一看就喜爱。威宁独特的气候,为洋芋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片大片的洋芋花在盛夏争奇斗艳。蓝天下,四周的洋芋地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那白色的洋芋花不就是海中的波浪吗?望着盛开的洋芋花,大家想到了香喷喷的烤洋芋,不由得馋的直流口水。望着盛开的洋芋花,更想到了农户脸上展开的笑容,那是丰收的喜悦。一路来听着唱《洋芋花开喜洋洋》不就是唱出了这丰收喜悦的画面吗!洋芋花是一种很平常的花,它的花香淡淡的,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但威宁人民歌唱《洋芋花开喜洋洋》源于心中与洋芋的深厚感情,更是由“中国马铃薯之乡”迈向“中国薯都”的新征程,洋芋花开也绘就了威宁人民幸福小康新画卷!

据了解,该基地该县双龙镇水潮社区。双龙镇位于县城西面,距县城11公里,平均海拔约2250米,境内有美丽的杨湾桥水库,与威宁草海遥遥相望,被称为威宁的后花园。该镇辖4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住着汉、回、彝、苗等4个民族,总人口33168人,少数民族占42.88%。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万亩。双龙镇是典型的马铃薯乡镇,常年种植6万余亩,鲜薯总产量12万吨,总产值2.52亿元以上。有马铃薯公司全国百强种子企业1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8家,农机合作社1家,植保合作社1家,拥有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3万亩,年出售种薯8万吨。

其中,双龙镇水潮社区位于双龙镇西北部,距镇政府2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3个自管委,总人口7855人。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烤烟、玉米等,气候宜人、地势平坦,特别适合发展马铃薯产业,今年马铃薯规范化种植7700亩,其中专家实验田2000亩。特别是毕节试验区农业科技顾问金黎平研究员于2012年与毕节市签订了《毕节试验区农业科技顾问协议》,聘期至2017年12月。2012-2016年带领、指导团队在毕节试验区全面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毕节市农科所建立了马铃薯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配备了相关实验仪器及工作人员,目前已投入使用。分别在威宁和毕节建成马铃薯育种站各1个,并配备了必要的试验地、设施和设备,已投入使用。

同时,为保证“协议”实施,毕节市委组织部授牌成立了毕节市马铃薯产业体系人才团队,在金黎平研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培养本地学科带头人13名。目前团队有22人,是毕节市最优秀的团队之一,累计委培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1名,正高级职称4名,配备相关办公及实验设备,科研实业大幅度增强。

不仅仅如此,指导和帮助马铃薯产业体系人才团队争取马铃薯的相关科研项目7项,项目储备3项。完成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技术规程及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编制,作为企业标准示范应用,初步建立高效节本种薯生产体系,累计生产原原种1.2亿多粒,大力提升毕节市马铃薯新品种利用率、良种覆盖率。指导编制毕节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并在示范县进行示范,效益显著。同时分别在2013、2014、2016年引进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微型分级机在本区域进行示范。

事实上还引进新品种80多个在毕节市的织金县、纳雍县、大方县、威宁县、赫章县、七星关区等地进行展示,筛选出23个中旱以上的品种资源向生产和育种上推荐。筛选出中薯18号、中薯20号参加贵州省马铃薯区试,中薯20号已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鉴选出17余个优选品系作进一步观察鉴定。同时,对相关科技人员及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累计达1000余人(次),大力提升毕节市马铃薯生产新技术应用率。

目前,在水潮社区专家试验田总面积共有100亩。主要试验的内容有新品种展示与筛选,引进品种90个进行展示和品种鉴定筛选;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研究与示范,品种主要是中薯20号,面积有70亩;新型碳能肥料试验和保土马铃薯靶向有机肥大区试验。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