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环球网综合报道】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很多外媒不仅报道了宪法修正案获得高达99.8%的支持,还报道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也有西方媒体继续用他们熟悉的西方政治模式当标准答案,对中国的修宪继续指手划脚。在11日的全国人大修宪专场记者会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驳斥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制可能导致政治动荡的说法。他说,中共能够进行自我革命,实现党和国家领导层有序更替,保持国家的生机活力和长治久安。实际上,西方不少政治家在观察中国的修宪过程之后,对西方模式进行反思。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日前就对中国修宪内容表示支持,还表示“西方民主的问题是它摧毁了领导人能力”,领导人无法对国家事务拥有长远眼光。

台下掌声不断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3月11日下午,中国全国人大投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2958票赞成,2票反对,3票弃权和1张无效票。这次会议有2964人出席,16人缺席。有别于其他议案,宪法修正案并非以电子表决器方式进行,而是填写无记名表决票投票。大会先通过监票人名单,检查票箱及系统等程序,之后由工作人员派发2964张表决票,代表写票时,媒体被清退出场。主席台上下分别摆放了28个票箱,代表之后逐一走向票箱投下表决票,习近平等在主席台投票时,台下掌声不断。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称,中国大陆全国两会重头戏11日登场,当天下午3时,全国人大代表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由于修宪事关重大,这次修宪案的表决方式,参照2004年修宪的表决方式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不用“电子按钮”表决。1988年、1993年、1999年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宪法修正案,也是按此方式进行。投票时放着喜气洋洋的年节背景音乐,不到30分钟就投票结束。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中国全国人大11日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赞成者大大超过通过修正案所需的2/3多数,达到99.8%,修改后宪法当日公布,并得以实施。《读卖新闻》称,中国全国人大以压倒的多数赞成票通过宪法修正案。

投票结束后,有评论称,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

《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更能感受到热烈气氛。当时中外媒体记者大多集中在人民大会堂二楼,《环球时报》记者刚一入场就感受到了明显浓于前两场的热烈气氛,本来禁止站人的过道上被挤得水泄不通。15时23分,投票正式开始。总监票人、监票人投票完成后监督投票。代表们双手持票,列队走到投票箱前,投出庄严的一票。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连绵起伏,已经无法清楚地数出鼓掌的次数。15时52分,宪法修正案宣布通过,大会堂里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美国《纽约时报》11日称,投票结果宣布后,代表们的掌声持续了20秒钟。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在中国作为全球力量上升的过程中,把共产党置于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核心地位的胜利。报道还援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话说,现场气氛非常庄严肃穆,民主进程完美无瑕。

“北京确信,西方民主不是唯一执政标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11日的全国人大修宪专场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出了关于这次修宪中领导人任期限制取消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表示,中国修订宪法是健全国家领导体制的一个举措,不存在可能引发政治动荡、权力斗争等问题。沈春耀还说,3月5日王晨同志作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法律的说明通常不会有什么波澜,比较平稳。但是,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现场响起了两次掌声,除了一开场和一结束以外唯一的一处两次掌声。大家可以想一想,(它)有没有广泛的、坚实的政治基础、法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中国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是件好事”,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近日在阿联酋发表演说,对中国修宪内容表示支持。据法国《观点报》10日报道,在“阿布扎比思想周末”大会上,萨科齐说,西方民主已变成一个所有人、所有社交媒体利用每分每秒诋毁国家领导人的战场。因此,领导人无法对国家事务拥有长远眼光。他还拿美国为例说,一届总统任期为4年,但实际上只有两年,因为新总统要花一年时间学习执政,最后一年又要筹备下届竞选。

法国《回声报》11日的评论认为,中国本次修宪与很多西方国家的预料或者幻想几乎背道而驰,一个资本雄厚的中国没有向着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前进,却在变成一个从过去寻找未来钥匙的“非西方模式”。

该评论称,中国在经济、政治甚至意识形态的强势回归,西方国家无意中起到助推作用。2003年错误发动伊拉克战争,2007年起在金融市场的盲目和冒失,民粹主义回归以及新近发起贸易战,似乎是西方主动将历史的火炬从颤颤巍巍的双手递给中国坚定果断的双手之中。北京确信,西方民主不是唯一执政标准。中国已在很多西方国家眼中超过美国,此次修宪能够在“软实力”上为中国再助一臂之力吗?中国要面对的挑战不再仅限于经济或战略层面,更是政治层面上的。中国修宪或许会让它所希望保护的中国模式受到更多质疑,但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构思和打造“我们的民主模式”。

美国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主任克莱顿·杜布11日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中国面对许多很大的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中国领导人明白也致力应对这一系列问题,中国有别于其他一党执政国家,中国能够解决国内严重的问题,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够硬把西方民主的一套搬到中国。

德国全球新闻网11日说,也许一些西方政治家不能理解中国修宪,但他们必须了解中国的修宪。有一点是肯定的,修宪的目标是让中国更加强大,也将影响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

修宪是民心所向

“宪法修正案高票通过,表明这次修宪是民心所向,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冯颜利1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修宪必将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他还认为,西方模式的弊病越来越明显,使得他们开始反思民主制度、批判资本的贪婪,西方之乱与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现实对比之下,凸显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学者冯钺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民主制度不是只为了投一张选票,而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事实上,西方很多经验和理论套在中国身上都失灵了,因为中国是在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之所以发展这么成功,就是在坚持自己道路的基础上不断有借鉴地吸收外来的先进经验,不断进行微调。

修宪是民心所向,这点也是《环球时报》记者11日采访的两会代表委员们一致的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赞同宪法修订,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使我们的宪法更有生命力。”王家娟说:“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所需,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坚决拥护宪法修正案。”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颖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作为一名法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宪法作为基本法在依法治国中的极端重要性,也深切体会到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审判职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需要在深入学习宪法修正案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宪法的价值,深刻理解宪法的功能,让宪法精神深入我们的内心,最终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李颖称,“我们将铭记,手中的权力是宪法和人民赋予的,尊崇并带头遵守宪法,切实维护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严格公正司法,司法为民。”

【环球时报驻日本、新加坡、德国、法国特约记者 蓝雅歌 辛斌 青木 潘亮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邢晓婧  赵觉珵 柳玉鹏】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环球网综合报道】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很多外媒不仅报道了宪法修正案获得高达99.8%的支持,还报道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也有西方媒体继续用他们熟悉的西方政治模式当标准答案,对中国的修宪继续指手划脚。在11日的全国人大修宪专场记者会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驳斥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制可能导致政治动荡的说法。他说,中共能够进行自我革命,实现党和国家领导层有序更替,保持国家的生机活力和长治久安。实际上,西方不少政治家在观察中国的修宪过程之后,对西方模式进行反思。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日前就对中国修宪内容表示支持,还表示“西方民主的问题是它摧毁了领导人能力”,领导人无法对国家事务拥有长远眼光。

台下掌声不断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3月11日下午,中国全国人大投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2958票赞成,2票反对,3票弃权和1张无效票。这次会议有2964人出席,16人缺席。有别于其他议案,宪法修正案并非以电子表决器方式进行,而是填写无记名表决票投票。大会先通过监票人名单,检查票箱及系统等程序,之后由工作人员派发2964张表决票,代表写票时,媒体被清退出场。主席台上下分别摆放了28个票箱,代表之后逐一走向票箱投下表决票,习近平等在主席台投票时,台下掌声不断。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称,中国大陆全国两会重头戏11日登场,当天下午3时,全国人大代表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由于修宪事关重大,这次修宪案的表决方式,参照2004年修宪的表决方式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不用“电子按钮”表决。1988年、1993年、1999年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宪法修正案,也是按此方式进行。投票时放着喜气洋洋的年节背景音乐,不到30分钟就投票结束。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中国全国人大11日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赞成者大大超过通过修正案所需的2/3多数,达到99.8%,修改后宪法当日公布,并得以实施。《读卖新闻》称,中国全国人大以压倒的多数赞成票通过宪法修正案。

投票结束后,有评论称,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

《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更能感受到热烈气氛。当时中外媒体记者大多集中在人民大会堂二楼,《环球时报》记者刚一入场就感受到了明显浓于前两场的热烈气氛,本来禁止站人的过道上被挤得水泄不通。15时23分,投票正式开始。总监票人、监票人投票完成后监督投票。代表们双手持票,列队走到投票箱前,投出庄严的一票。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连绵起伏,已经无法清楚地数出鼓掌的次数。15时52分,宪法修正案宣布通过,大会堂里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美国《纽约时报》11日称,投票结果宣布后,代表们的掌声持续了20秒钟。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在中国作为全球力量上升的过程中,把共产党置于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核心地位的胜利。报道还援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话说,现场气氛非常庄严肃穆,民主进程完美无瑕。

“北京确信,西方民主不是唯一执政标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在11日的全国人大修宪专场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出了关于这次修宪中领导人任期限制取消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表示,中国修订宪法是健全国家领导体制的一个举措,不存在可能引发政治动荡、权力斗争等问题。沈春耀还说,3月5日王晨同志作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法律的说明通常不会有什么波澜,比较平稳。但是,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现场响起了两次掌声,除了一开场和一结束以外唯一的一处两次掌声。大家可以想一想,(它)有没有广泛的、坚实的政治基础、法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中国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是件好事”,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近日在阿联酋发表演说,对中国修宪内容表示支持。据法国《观点报》10日报道,在“阿布扎比思想周末”大会上,萨科齐说,西方民主已变成一个所有人、所有社交媒体利用每分每秒诋毁国家领导人的战场。因此,领导人无法对国家事务拥有长远眼光。他还拿美国为例说,一届总统任期为4年,但实际上只有两年,因为新总统要花一年时间学习执政,最后一年又要筹备下届竞选。

法国《回声报》11日的评论认为,中国本次修宪与很多西方国家的预料或者幻想几乎背道而驰,一个资本雄厚的中国没有向着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前进,却在变成一个从过去寻找未来钥匙的“非西方模式”。

该评论称,中国在经济、政治甚至意识形态的强势回归,西方国家无意中起到助推作用。2003年错误发动伊拉克战争,2007年起在金融市场的盲目和冒失,民粹主义回归以及新近发起贸易战,似乎是西方主动将历史的火炬从颤颤巍巍的双手递给中国坚定果断的双手之中。北京确信,西方民主不是唯一执政标准。中国已在很多西方国家眼中超过美国,此次修宪能够在“软实力”上为中国再助一臂之力吗?中国要面对的挑战不再仅限于经济或战略层面,更是政治层面上的。中国修宪或许会让它所希望保护的中国模式受到更多质疑,但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构思和打造“我们的民主模式”。

美国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主任克莱顿·杜布11日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中国面对许多很大的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中国领导人明白也致力应对这一系列问题,中国有别于其他一党执政国家,中国能够解决国内严重的问题,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够硬把西方民主的一套搬到中国。

德国全球新闻网11日说,也许一些西方政治家不能理解中国修宪,但他们必须了解中国的修宪。有一点是肯定的,修宪的目标是让中国更加强大,也将影响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

修宪是民心所向

“宪法修正案高票通过,表明这次修宪是民心所向,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冯颜利1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修宪必将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他还认为,西方模式的弊病越来越明显,使得他们开始反思民主制度、批判资本的贪婪,西方之乱与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现实对比之下,凸显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学者冯钺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民主制度不是只为了投一张选票,而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事实上,西方很多经验和理论套在中国身上都失灵了,因为中国是在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之所以发展这么成功,就是在坚持自己道路的基础上不断有借鉴地吸收外来的先进经验,不断进行微调。

修宪是民心所向,这点也是《环球时报》记者11日采访的两会代表委员们一致的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非常赞同宪法修订,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这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使我们的宪法更有生命力。”王家娟说:“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所需,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坚决拥护宪法修正案。”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颖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作为一名法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宪法作为基本法在依法治国中的极端重要性,也深切体会到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审判职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需要在深入学习宪法修正案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宪法的价值,深刻理解宪法的功能,让宪法精神深入我们的内心,最终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李颖称,“我们将铭记,手中的权力是宪法和人民赋予的,尊崇并带头遵守宪法,切实维护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严格公正司法,司法为民。”

【环球时报驻日本、新加坡、德国、法国特约记者 蓝雅歌 辛斌 青木 潘亮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邢晓婧  赵觉珵 柳玉鹏】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