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动作片往往带有严肃和对于传承的信仰,一招一式之间优美如画或拳拳到肉。但是周星驰带有一贯的电影风格杀入,用自己独有的特色把功夫片带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电影虽然是2004年的作品,但十几年过去了,里边的特效场面即使放到现在也毫不逊色。
电影中周星驰仍然把镜头放在了市井小人物身上,电影从斧头帮转到猪笼寨以后,那股气息便扑面而来。
这些也许和周星驰导演的童年经历有关,早点摊的豆浆油条,忙碌的工人,排队用水的租户等等,在他小时候都是日常发生的事情,也让我联想到《岁月神偷》,那种家庭邻里和街道。
主人公阿星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只是为了出人头地让人看得起的人。

对胖子兄弟,对哑女的遗憾,对“神雕侠侣”的相助。
他心里没有住着一个坏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周星驰的作品往往的关注点都在小人物身上。从《国产凌凌漆》到《食神》到自传体电影《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再到这部《功夫》。
这些形象,就是现实中那些满怀理想、不断奋斗却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被迫放弃进入了浑噩的人流中。
周星驰在早年和好友梁朝伟同时备考明星培训班,但梁朝伟顺风顺水,已经家喻户晓时,周星驰还在跑龙套。
成为真正拍电影的演员之前,光是一档无聊的少儿节目他就主持了6年。
这六年,是一个男人最青春的六年,也是最迷茫的六年。
他并没有放弃创作的梦想,坚持到底,迎来了自己人生爆发。
大家熟悉的星爷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早起拍电影被香港知名导演、演员李修贤疯狂压榨。几部靠着周星驰拿到香港票房冠军的电影只给他本人70万片酬,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剧本并不适合周星驰的荧幕形象,比如《情圣》这种。
解约以后,又收到带有黑帮色彩的电影公司老板向华强威胁,可谓一波三折。
知道电影《功夫足球》以后,周星驰才算真正发迹,而《功夫》这部电影,也是周星驰注入最多心血,拥有最多创作权的作品。

就像功夫本身一样,如梦似幻。
可是这场梦,却包含了周星驰的辛酸,看到结尾早已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