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一往无前,冲破天堑

南京解放

七十年后的今天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崇高的敬意

重现历史缅怀英烈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

我们传颂着一些英雄人物

但是滚滚史海

难免有人被时间遮蔽

小编将带大家走近

一些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相关的人物

回到历史现场

1、陈修良渡江船只我来寻

陈修良简介:

陈修良,女,浙江宁波人。193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回国后长期在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4月,陈修良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之后的几年中,她为“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以及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具体事件:

渡江战役前夕,陈修良做出了充分准备。随着解放军渡江日期的越来越近,陈修良在市委会议上多次具体布置船只的事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自从国民党当局3月下旬宣布对长江“封江”以来,南京长江江面上的大小船只,全被严格控制,有的被迫拆除动力,有的被赶入内河,解放军在江北很难找到船只。

4月23日上午,市委的秘密电台接到由上海局电台传来的解放军第35军的电报,称该军可在下午6时赶到江北浦口,要求市委准备好过江的船只。陈修良阅了电报,立即派人通知到相关的地下党组织。

当天下午4时起,下关电厂、下关机务段轮渡所的地下党组织,带领工人将“京电号”、“凌平号”运输艇、水上警察局的3艘巡艇,还有下关轮渡公司的十几艘大小机动船,开到浦口码头等候,解放军的人马一到就载着过江。至第二天凌晨3时,解放军第35军的1.5万人,全部过了江,胜利地开入城内。

——编自《档案天地》2014年第1期

2、覃异之交通设施我来护

覃异之简介:

覃异之,广西宜山(今都安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团长、旅长、军参谋长、师长、军长。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加入共产党,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就离了共产党组织,不久又到国民党军队任职。他曾参加过围剿红军的战斗,当过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大”代表。在抗日战争中战功卓著,被授予中将军街。解放战争中离开东北,任南京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主任,与淮海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对垒。但他利用职务之便,释放政治犯、支持起义、保护交通设施。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他脱离内战,去香港参加了著名的香港起义,并策动其他国民党军官兵起义投诚。

具体事件:

4月22日下午,南京城里已能听到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交战的枪炮声。南京首都卫戍总部接到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全线撤退的命令,立即开了秘密会议。

在会上,有人建议要二十八军工兵营在撤退时破坏南京下关火车站及轮船港口码头。覃异之心想应当保护这些重要交通设施,轻易破坏会贻害人民便提出了暂缓执行的不同意见,并征得张耀明同意。

当晚,南京四郊炮声隆隆,机枪声尤密,解放军加紧进攻城外据点,国民党掩护南京党政军要员撤退。23日清晨,李宗仁由明故宫飞机场仓皇登机飞桂林。在送走李宗仁之后,张耀明、覃异之等乘飞机去了上海。下午,人民解放军便解放了南京,将解放军的军旗插到了国民党总统府的大门上。

——编自《钟山风雨》2012年第2期

3、司徒雷登与中共积极求合作

司徒雷登简介:

司徒雷登,于1876年出生在中国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美国南长老会的传教士,长期在中国定居传教。司徒雷登从小就生活在中国人中间,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无疑为他以后几十年的在华生涯打下了基础,也由此衍生了一种深厚的中国情结。

具体事件:

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长江北岸枕戈待旦。司徒雷登曾就当时的形势发表感言:“国民党和是投降,战亦无法,美国只好暂时观变。“随着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开始,国民党政府部门纷纷南迁。李宗仁安排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出面请求司徒雷登随国民政府到广州,遭到他的拒绝。外交部代部长叶公超在撤离之前还亲自到司徒雷登的宅邸劝说,但是司徒雷登的主意已定,劝说自然无功而返。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南京城防,占领南京后,他又积极寻求与中共政府的新合作。

——编自《兰台世界》2007年第8A期

后人讲述

历史才得以延续

记住过去

我们才有来处

“勿忘国殇”四个字

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去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一往无前,冲破天堑

南京解放

七十年后的今天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崇高的敬意

重现历史缅怀英烈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

我们传颂着一些英雄人物

但是滚滚史海

难免有人被时间遮蔽

小编将带大家走近

一些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相关的人物

回到历史现场

1、陈修良渡江船只我来寻

陈修良简介:

陈修良,女,浙江宁波人。193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回国后长期在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4月,陈修良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之后的几年中,她为“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以及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具体事件:

渡江战役前夕,陈修良做出了充分准备。随着解放军渡江日期的越来越近,陈修良在市委会议上多次具体布置船只的事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自从国民党当局3月下旬宣布对长江“封江”以来,南京长江江面上的大小船只,全被严格控制,有的被迫拆除动力,有的被赶入内河,解放军在江北很难找到船只。

4月23日上午,市委的秘密电台接到由上海局电台传来的解放军第35军的电报,称该军可在下午6时赶到江北浦口,要求市委准备好过江的船只。陈修良阅了电报,立即派人通知到相关的地下党组织。

当天下午4时起,下关电厂、下关机务段轮渡所的地下党组织,带领工人将“京电号”、“凌平号”运输艇、水上警察局的3艘巡艇,还有下关轮渡公司的十几艘大小机动船,开到浦口码头等候,解放军的人马一到就载着过江。至第二天凌晨3时,解放军第35军的1.5万人,全部过了江,胜利地开入城内。

——编自《档案天地》2014年第1期

2、覃异之交通设施我来护

覃异之简介:

覃异之,广西宜山(今都安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团长、旅长、军参谋长、师长、军长。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加入共产党,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就离了共产党组织,不久又到国民党军队任职。他曾参加过围剿红军的战斗,当过国民党中央委员和“国大”代表。在抗日战争中战功卓著,被授予中将军街。解放战争中离开东北,任南京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主任,与淮海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对垒。但他利用职务之便,释放政治犯、支持起义、保护交通设施。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他脱离内战,去香港参加了著名的香港起义,并策动其他国民党军官兵起义投诚。

具体事件:

4月22日下午,南京城里已能听到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交战的枪炮声。南京首都卫戍总部接到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全线撤退的命令,立即开了秘密会议。

在会上,有人建议要二十八军工兵营在撤退时破坏南京下关火车站及轮船港口码头。覃异之心想应当保护这些重要交通设施,轻易破坏会贻害人民便提出了暂缓执行的不同意见,并征得张耀明同意。

当晚,南京四郊炮声隆隆,机枪声尤密,解放军加紧进攻城外据点,国民党掩护南京党政军要员撤退。23日清晨,李宗仁由明故宫飞机场仓皇登机飞桂林。在送走李宗仁之后,张耀明、覃异之等乘飞机去了上海。下午,人民解放军便解放了南京,将解放军的军旗插到了国民党总统府的大门上。

——编自《钟山风雨》2012年第2期

3、司徒雷登与中共积极求合作

司徒雷登简介:

司徒雷登,于1876年出生在中国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美国南长老会的传教士,长期在中国定居传教。司徒雷登从小就生活在中国人中间,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无疑为他以后几十年的在华生涯打下了基础,也由此衍生了一种深厚的中国情结。

具体事件:

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长江北岸枕戈待旦。司徒雷登曾就当时的形势发表感言:“国民党和是投降,战亦无法,美国只好暂时观变。“随着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开始,国民党政府部门纷纷南迁。李宗仁安排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出面请求司徒雷登随国民政府到广州,遭到他的拒绝。外交部代部长叶公超在撤离之前还亲自到司徒雷登的宅邸劝说,但是司徒雷登的主意已定,劝说自然无功而返。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南京城防,占领南京后,他又积极寻求与中共政府的新合作。

——编自《兰台世界》2007年第8A期

后人讲述

历史才得以延续

记住过去

我们才有来处

“勿忘国殇”四个字

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去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