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在几年内,把自动化和智能化带进中国的风机行业。” 李志强毫不讳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既有技术又有性价比,一定能快速提高中国风机行业的整体水平。”
李志强是纽约东北同乡会副会长,原沈阳机床厂副厂长,1990年来到美国,几十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在美国通风系统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如今,他拥有美国三大顶级风机品牌的代理权,即将申请自主发明的两项专利,客户和订单量增长源源不断,可以说生活圆满。可就在李志强即将准备退休的时候,他遇到了新的使命。
立足的希望
刚到美国,苦于英文不好,加上对口的工作进入门槛很高,李志强尝试了很多工种,开电招车,开九毛九店、美容院、美甲店,也在门窗厂做过。后来经人介绍说,餐饮业的通风系统和李志强此前的机械工作贴边。
美国的通风系统行业是一个被其他行业瓜分了的市场,虽然电力、冷气、暖气,甚至装修行业都在做,但并没有一个独立专业的人在做;而餐厅对通风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出现问题,餐厅就无法工作。李志强看准机会,果断入行。
那段时间,李志强失去了时间观念,只要有问题,不分昼夜也要马上解决,最多的时候一天排了11个活儿。他说,虽然辛苦,可是看到了希望。李志强坚信,按照正确的方向走,只要够努力,就一定走得通。
他逐渐摸清了门道,看到这个行业的全貌,除了通风系统的维修,还有全新和全套的安装工作。李志强开始大量的采购机器,按照图纸配套设计,一做就是20年。
突破的决心
为了体验每个产品的优劣、性能特点,分析受欢迎和被淘汰的原因,李志强前后代理了美国几乎所有的通风系统品牌的产品,不断淘汰和更替的过程中,他最终选择了三家美国顶级品牌的代理,都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
机械制造出身的李志强对这些产品的设计格外留心,他不断观察不同品牌的产品,总结存在的问题,提供给这些工厂做改进参考,然而他们并没有接纳。李志强憧憬,假如能够有机会走入美国的制造业,我也要生产风机。
虽然当时的能力有限,但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对美国工厂的技术水平和产品仔细考察和研究,因为美国有规定在与窗户的规定距离内,超过噪音分贝标准就是违法的,这对于老板来说是个花钱也解决不了的大难题。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李志强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自主发明了两个新专利,并即将在中国和美国同步提交申请。新专利将改变美国通风行业的设计,降低成本、降低噪音、提高技术指标,这也是该行业三大核心点。
通过长达数十年的工作,李志强不仅积累了对风机行业、工厂的认识,还完成了从技术专家向研发专家的转变,他开始计划自己建工厂。风机在北美市场的需求量约30亿,并且以每年4%的速度在增长,他预计中国的市场规模更是在10倍以上。但是,这块巨大的蛋糕到底从哪开始切,难倒了刘志强。他身为一名华人没有财团的支撑,巨额的投资很难实现。于是,李志强将眼光放到了中国。
去年,他实地考察了国内的市场情况,发现中国竟有数百家风机工厂,而美国只有不超过20家。但中国的制造的技术水平相较于美国至少落后2、30年,即使与他们合作,也无法做出达标的产品。
中国制造业体量巨大却没有全球竞争优势,这个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让他看到了机会,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李志强说,“我希望能用在美国几十年对风机行业的研究操作的经验和技术带着世界前沿的专利和风机的技术,帮助提高中国风机行业的水平。”
把技术带回家
日益增长的人力成本使提高工作效率变得迫切,这既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注所在,也是中国风机行业急需突破的关键点。李志强说,“我设计的专利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结构,而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助于帮助中国风机行业迅速提高, 少走很多弯路。” 与未来憧憬形成冲突的是,没有合适的合作点让他感到焦虑。
中国风机行业协会的会长曾带队来美国考察,但美国人非常保守,他们限制进入工厂,产品也不允许拍照,想要学到先进的技术很困难。在去年走访工厂的过程中,李志强收到了多家工厂强烈的合作意向,但他们无从了解中国和美国技术的差距。
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很高,但风机行业比较封闭落后,和智能化很难结合。如果能够把最新的技术带回国,引进自动化和智能化,尤其是风机生产的核心部件——叶轮,在技术指标领先的基础上,大幅降低成本。例如,工厂现有传统叶轮要200元一台,李志强研发的创新产品需50元,满足高质量,高指标,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至少能减少20年的摸索和发展时间。
同时,还可以引进美国的工厂结构,统一做环保处理,在大批量生产中统一专业处理废气,配合中国制造2025,有效提升风机行业的生产过程。
“回国看过之后,使命感油然而生,只要努力个一两年,一定能够解决国内行业的需求。”李志强对这一目标充满信心,他说,如果发展顺利,未来很可能不止改变中国风机行业,借由中国一带一路的政策,周边其他的亚洲国家也很需要这样的技术。
每个华人心中的爱国情怀,就是祖国发展最有力的支持。希望未来李志强能够达成心愿,带动一些工厂几何级提升传统制造效率,节约运营成本,以产生蝴蝶效应,推动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