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讽“最丑建筑”,“巨型螃蟹”被拆
还记得位于昆山巴城的“巨型螃蟹”吗?就是那个耗资1300多万元,却还被网友讽刺为“最丑建筑”的“巨型螃蟹”!近日,扬子晚报记者得知,该建筑刚建成就被拆了,如今早已“改头换面”。花了大钱却被一拆了之,很多老百姓认为此举“太浪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於苏云 见习记者 江珂 文/摄
这样建
“巨型螃蟹”
2017年主体已完工
2017年,“巨型螃蟹”雏形初现,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当年11月2日,扬子晚报记者曾到实地采访过,当时,建筑主体已经完工。巴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曾介绍说,“巨型螃蟹”将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闸蟹生态馆,预计2018年下半年建成开放。
2017年11月3日,扬子晚报记者所采写的报道见诸报端,报道中写道:“巨型大闸蟹”所处的位置原本是个咖啡馆,后因经营不善,空置了很多年,外表墙面已经开始老化剥落,与周围景观极不协调。
2015年,巴城镇政府开始对巴解园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以蟹文化为主的开放性公园。2017年3月,开始对咖啡馆进行外立面维修,做成了蟹的形状。
这样拆
刚建成就拆了,疑似验收没通过
昨日13:00左右,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了位于昆山市巴城镇的巴解园,也就是“巨型螃蟹”之前所在的公园。
由于间隔时间长、巴解园面积较大,记者已经不太记得“巨型螃蟹”所在的具体位置,便向附近的保洁员咨询,一位保洁员说:“‘大螃蟹’早拆了,现在只剩个肚子了。”据该保洁员透露,“巨型螃蟹”建好后不久,便被拆除了。
在该保洁员和巴解园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扬子晚报记者步行了约3分钟,来到了巴解园的“中华蟹道”主游览轴线上。站在轴线上,熟悉感扑面而来,记者远远看到一个亭子,那便是“巨型螃蟹”之前所在的位置了。走近,记者发现,该亭子的大底座是椭圆形的,与记者两年前见到的“螃蟹肚子”确实很像,应该就是保洁员所说的拆剩下的“螃蟹肚子”了。
据观察,该建筑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是封闭式的空间,墙上有几扇窗户,但是顺着窗户看进去,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顺着台阶往上走便到了二楼,二楼是个开放式的空间,四周做了围栏,中间是几个花坛和一个可供游人休憩的亭子。站在靠近湖的那端,可以看到湖面,风景着实不错。
这样说
居民:建成就拆,拆了又建,是不是太浪费了?
距离该建筑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个小卖部,该小卖部工作人员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前年,“巨型螃蟹”就造得差不多了,但是,造好后不久就被拆除了,拆除原因是验收没通过,“螃蟹肚子还在,爪子拆掉了。”至于现在的建筑,该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建好一段时间了。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位巴城本地人小管(化名),小管表示,2017年12月,她曾带着孩子去巴解园,曾见过“大螃蟹”,后来再去的时候,“大螃蟹”已经被拆了。后来,她翻看自己的朋友圈照片,发现照片里,已经没有“大螃蟹”了。对于“大螃蟹”的拆除,小管表示:“挺可惜的。”
对于建好了又拆、拆了又建这种事情,附近另一位居民表示非常不理解,她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这样做,是不是太浪费了?”
巴城镇宣传办回应:
希望记者给予充分时间
以便收集整理资料回答记者疑问
昨日下午1点40分左右,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了巴城镇政府。问起“巨型螃蟹”的拆除原因,巴城宣传办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舆情太多了……”当记者欲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时,该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巴城镇政府没有正式的新闻发言人,宣传委员和主任都不在镇里,另外,如果没有昆山市委宣传部出具的采访函,他们不能接受采访。
下午3点15分左右,扬子晚报记者再次来到巴城镇政府,并向该工作人员亮出记者证,但该工作人员依然表示,宣传委员和主任还没回来,无法接受采访;只有记者证,没有昆山市委宣传部出具的采访函,他们不能接受采访。当记者进一步说明,具备采访函并非新闻单位采访的必要条件后,该工作人员又跟领导进行了一番沟通,并表示:“主任在回来的路上。”
下午4点多,匆匆赶来的巴城镇政府宣传办主任吴叶表示,她刚到岗不久,对当时的情况不是很熟悉,恰好镇里熟悉情况的主要领导均不在,所以,希望记者给予充分时间让镇里详细了解情况、收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好地回答记者所提出的问题。
“巨型螃蟹”花了多少钱?
招标信息显示
建“巨型螃蟹”耗资1300多万
扬子晚报记者找到了一份资料,该资料是两年前巴城镇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显示,该雕塑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进行设计,由苏州古梦景观艺术雕塑有限公司中标进行建设。
根据这些信息,记者查询招标信息得知,该项目名称为昆山阳澄湖水上公园螃蟹雕塑及配套设施,编号是KSJD2017-G-007,中标金额约为1360万元,采购单位是昆山阳澄湖水上公园管理有限公司。但是,记者未找到该项目拆除重建的招标信息,也未找到该采购单位在2017年3月之后的招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