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作为日本“经营之圣”,他的经营哲学思想一直备受关注,在他的指导下,1983年成立的学习型组织“盛和塾”也在海内外企业家群体中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2018年底,有消息传出“盛和塾即将解散”,引起轩然大波。但很快,中国盛和塾发布了《关于在中国继续加强盛和塾发展的决议》。
在盛和塾第十二届企业经营报告会之际,记者专访中国盛和塾总部——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曹岫云,揭开稻盛和夫在宣布关闭全世界盛和塾之后,同意保留中国盛和塾背后的故事。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又在古稀之年再度出山拯救宣告破产的日航。1983年,日本京都的一批年轻企业家们向稻盛先生提出,希望同样是经营者而又经历过经营烦恼和困惑的稻盛先生,给他们讲一讲应该如何开展经营,盛和塾就这样诞生了。
2007年7月,中国首家盛和塾——无锡盛和塾成立,发展至今,盛和塾在中国北京、山东、辽宁等34个地方开设分塾,长期在盛和塾学习的企业经营者已超过6800余名。
2018年底,当听到日本传来稻盛先生决定关闭盛和塾的决定时,曹岫云并不意外,因为早在五年前稻盛先生就有过这样的想法。
2013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一次全世界盛和塾理事长会议上,稻盛先生接受了一些理事提出的关于解散盛和塾的方案。
曹岫云回忆,虽然在场的理事们大多并不认同这个方案,但囿于稻盛先生已经做出了决定,大家有意见便没有说。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曹岫云做了五分钟的发言,正是这个发言使得稻盛先生最终决定搁置方案。
曹岫云在现场指出,中国学习稻盛经营学方兴未艾,稻盛先生虽然年逾八旬但身体依旧健康,此时讨论他去世后盛和塾的发展为时过早。“孔子已经去世了2500多年,但现在孔子学院还在继续开。稻盛的思想能传到中国践行发展,说明这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
曹岫云的这番话说出了全体理事长的心声。短暂的休会后,稻盛先生说:“既然大家对此事都有不同意见,盛和塾解散的事情就先不谈了。”
这一搁置就是五年。
解散全世界盛和塾 唯中国被保留
在盛和塾是否还要继续保留的问题上,曹岫云认为稻盛先生是犹豫的。“年纪大了,他想回归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曹岫云说。
2018年11月,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池田成男带来了日本盛和塾的最新消息:稻盛先生决定在2019年底前解散全世界范围的盛和塾。曹岫云当时刚好也在日本,在京瓷总部,他看到了稻盛先生作出决定的视频。
视频中,稻盛先生提出了两方面的顾虑。一方面是他担心自己过世后,有人利用盛和塾来谋私利。此外,稻盛先生还担心自己的学术系统被他人“讲歪了”。
曹岫云解释称,日本近代有一些社团,在创始人去世后就陷入了争权夺利的纷争。
而在曹岫云看来,这些问题在中国本不必担心。“和他们不一样,我们的塾生都是企业家,没有人利用盛和塾这个非营利性学习组织来赚钱,相反,塾生都是无私奉献的。”曹岫云说。秉持着“作为人,何谓正确”的理念,中国盛和塾召开了紧急董事会,决定正面面对,把中国塾生的信念和热情直截了当、毫无保留地向稻盛塾长当面汇报清楚。
“其实我们都已经做好了改名字的准备,比如改成‘稻盛塾’。”曹岫云说。
中国盛和塾为此行准备了7分钟的视频、4分钟发言和半小时汇报。曹岫云向稻盛先生解释,中国的“稻盛热”经久不衰决非偶然。在中国,盛和塾之所以快速发展,除了我们共同的努力,除了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最主要的是稻盛经营学本身的无法抗拒的魅力。稻盛经营学超越了稻盛和夫个人。
“稻盛塾长讲了一辈子‘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我们认为,学习、实践、传播稻盛利他哲学是中国企业的迫切需要。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信念和使命。能够承担这项使命,我们觉得非常幸运,非常光荣。”曹岫云对稻盛先生说。此外,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君豪还向稻盛先生汇报了中国盛和塾近十年发展的具体情况。
听完汇报,稻盛先生说:“北京公司做得真不错!我还有一点寿命,只要需要的话,我会尽力帮助你们。中国的盛和塾没必要急于解散,北京公司也应照样运行。”还对韩旭副董事长在中国建立稻盛资料馆的建议表示,“建立稻盛资料馆的建议非常好,我支持。日方可以在多方面,包括资金方面给予援助。”

与年近耄耋还尽力帮助企业家学习成长的稻盛先生一样,今年73岁的曹岫云也没有“退休”,除了在海内外盛和塾做巡回讲演外,他还忙着继续写书、翻译稻盛先生的著作。
作为稻盛先生22本著作的译者,曹岫云对稻盛经营学有深层次的理解,翻译作品要始终怀着一颗“匠心”。
“我是听广播学的日语,中译日是不行的,听译反应也不是很快,但翻译稻盛先生的日文著作我特别有自信。出版社每次出书都说我的翻译传神。”曹岫云笑着说。
曹岫云对记者透露,目前,他正应邀翻译《稻盛和夫自传》,此外,新书《心》也即将面世。“明天我就飞去日本,接下来在东京和六家有意向的出版社会面。”
曹岫云用稻盛先生的一句话解释自己的忙碌,“勤奋工作决不仅仅是获得生活食粮的手段,而且是战胜欲望、磨练心志、提升人格的崇高的行为。每天聚精会神、认真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