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丰】与中国有所不同,日本有线电视比较发达,每家电视台在做落地电视台时,还要搞一个有线电视台。比如,NHK电视台有BS—NHK电视台,富士电视台有BS—富士电视台,朝日电视台有BS—朝日电视台,TBS电视台有BS—TBS电视台。有意思的是,这些有线电视台的宣传力度不小,其节目表每天都会刊登在日本六大主流报纸上,并为收视率互相较劲。这里面,比较受关注的节目是国际时事评论。
近年来,我作为在日本有影响的华媒《日本新华侨报》的总编辑,不断被邀请到各个有线电视台做节目。有的栏目主持人是华人,因为在节目中得罪广告主,他的栏目被撤销,我这个“嘉宾”也就不再出现;有的有线电视台,我参加过一次节目,但明显感觉编导在挖“坑”,就自觉不再去了;有的有线电视台和报纸捆绑在一起,涉华立场明显偏激,多次请我,我坚决不去。
有人说,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已经经历了“挨饿”“挨打”的时代,现在我们还在经受“挨骂”的时代。这话虽然不错,但有时候我们是可以不给对方“骂”的机会的。相比之下,日本BS—TBS电视台的“外国人记者在日本”的节目比较客观,我近年来参加较多。
在中国,我参加过多家电视台的节目,知道许多编导喜欢“热闹”,因为这样收视率会好一些。在日本,也是这样。编导多次对我说:“你要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敢于激烈地驳斥对方。”有时候,我沉默的时间长了一些,编导就会在导播室通过耳麦让现场录制人员说:“让蒋先生说话啊!”我注意到,每当我说出“激烈”的话后,第二天都会在网上重播时迎来日本右翼的“板砖”。好在我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
我还注意到,日本许多电视台在录制国际时事节目时,喜欢引用《环球时报》的报道,并在屏幕上亮出《环球时报》的相应版面,底下配上翻译字幕。可以看出,他们着实花了一番工夫。因为我也是《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所以感触更深:《环球时报》报道世界,世界关注《环球时报》。参加这类国际时事节目,不能句句必驳、事事必反,尽管编导希望能够这样做。
记得前年5月我参加一个讨论美国大选的节目。我预测特朗普当选的可能性为70%,一名美国记者立即怼道:“你根本不懂美国!”我没有急,而是微笑着对他说,我常年从事中日关系报道,的确不懂美国,但我知道美国历史短,喜欢新事物。“8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一位非裔凭借‘变革’的口号可以当选美国总统。”结果,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当天以及特朗普就任时,BS—TBS电视台都请我去参加实况转播节目,我还因此被称为“预言家”。
最近一次节目中,一名韩国记者说:“去年,是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国强大压力的一年。我们是弱国,是小国,为了保护自己部署了萨德,中国不说保护我们,却劈头盖脸给了我们一顿制裁。”对于他的这种委屈,我没有去做过多解释,只是微笑着对他说:“以后,没事别惹中国。”结果,全场记者都笑了。